智能障碍学童固执化行为之功能分析与介入

智能障碍学童固执化行为之功能分析与介入

ID:18275397

大小:1.44 MB

页数:180页

时间:2018-09-16

智能障碍学童固执化行为之功能分析与介入_第1页
智能障碍学童固执化行为之功能分析与介入_第2页
智能障碍学童固执化行为之功能分析与介入_第3页
智能障碍学童固执化行为之功能分析与介入_第4页
智能障碍学童固执化行为之功能分析与介入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障碍学童固执化行为之功能分析与介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80智能障碍学童固执化行为之功能分析与介入第一章绪论第一節研究背景含手行为(handmouthing;handinmouth),包括吸吮手指、吸吮拇指、或将手掌放入嘴巴内(Rast&Jack,1992;Ross,1994),是一种反复性的习惯行为(habitbehavior)(Schaefer&DiGeronimo,1990),Hunt,Matarazzo,Weiss,与Gentry(1979)将这种习惯性行为界定为持续出现的行为,乃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主要是受学习与增强的影响所形成的;然而也有的学者则认为,这习惯性行为具有自我

2、惩罚的性质,并不全然受增强的机制所影响(e.g.,Carter,Bondell,&Matarazzo,1985)。而此含手的行为,因具有反复性的、持续性的特质,而且没有明显的功能,也算是固着行为(stereotypicbehavior)的一种(LaGrow&Repp,1984;Woods,200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含手行为都能发展成固着行为或形成严重性的异常习惯,例如,很多婴幼儿都有吸吮拇指或将手放入嘴巴内的习惯,这种含手的动作,可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Schaefer&DiGeronimo,1990),这种含手行为(特别是吸

3、吮手指的行为)不应视为一种固着行为,因为它具有学习的功用与发展的任务;但是婴幼儿若超过两岁后,仍持续有此种含手行为时,可能就是一种没有功能的含手行为,值得成人进一步地关注(Brambring&Troster,1992)。学者们认为幼儿若超过4180智能障碍学童固执化行为之功能分析与介入第一章绪论第一節研究背景含手行为(handmouthing;handinmouth),包括吸吮手指、吸吮拇指、或将手掌放入嘴巴内(Rast&Jack,1992;Ross,1994),是一种反复性的习惯行为(habitbehavior)(Schaefe

4、r&DiGeronimo,1990),Hunt,Matarazzo,Weiss,与Gentry(1979)将这种习惯性行为界定为持续出现的行为,乃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主要是受学习与增强的影响所形成的;然而也有的学者则认为,这习惯性行为具有自我惩罚的性质,并不全然受增强的机制所影响(e.g.,Carter,Bondell,&Matarazzo,1985)。而此含手的行为,因具有反复性的、持续性的特质,而且没有明显的功能,也算是固着行为(stereotypicbehavior)的一种(LaGrow&Repp,1984;Woods,20

5、0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含手行为都能发展成固着行为或形成严重性的异常习惯,例如,很多婴幼儿都有吸吮拇指或将手放入嘴巴内的习惯,这种含手的动作,可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Schaefer&DiGeronimo,1990),这种含手行为(特别是吸吮手指的行为)不应视为一种固着行为,因为它具有学习的功用与发展的任务;但是婴幼儿若超过两岁后,仍持续有此种含手行为时,可能就是一种没有功能的含手行为,值得成人进一步地关注(Brambring&Troster,1992)。学者们认为幼儿若超过4180岁后,仍长期持续地吸吮手指,或有其它含手的动作

6、,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生理问题(如:手指变形或牙齿变形),就必要加以介入矫治(Woodsetal.,2001)。从国内外的多篇研究显示,重度智能障碍者常有含手的行为(王淑贞,民90;林惠芬,民90;唐荣昌、李淑惠,民91;Baumeister&Forehand,1973;Gohetal.,1995;Reid.Parsons,Phillips,&Green,1993)。研究显示,大约有17%的智能障碍者有含手的行为,尤其是极重度智障者发生此行为的比例更高(Rast&Jack,1992)。含手行为的产生不但影响学童本身的学习(Koege

7、l&Covert,1972),有时甚至造成外表皮肤受伤及引起感染(Ball,Campbell,&Barkemeyer,1980;Gohetal.,1995;Pyles,Riordan,&Bailey,1997),手部的红肿(Lohrmann-O’Rourke&Yurman,2001),动作灵巧度的丧失(Dorsey,Iwata,Ong,&McSween,1980),以及影响适应技能的表现(Rast&Jack,1992)。此外,由于口含手所造成的异味及口部、唇部、与手部满布的唾液,皆形成社会统合的障碍(McClure,Moss,Mc

8、Peters,&Kirkpatrick,1986)。因此,如何发展有效的介入策略,以减少此行为,便显得相当重要。关于学童含手行为的功能并不是很清楚。早期有些学者认为含手行为是由社会的增强(socialreinforcement)(例如:社会正增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