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ID:1826626

大小:4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_第1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_第2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_第3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_第4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农村研究论文题目: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伴随着非农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的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跨省流动转移。本文以一个新国际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框架详细分析了这一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结构、数量、城镇类别选择、行业选择等等,发现跨省流动的绝大部分劳动力是从人口较为密集的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向产业已有一定集聚优势的沿海地区转移。文章最后以广东省为

2、案例,分析了外来农民工的进入与流入地、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关系,发现它符合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推断。本文最后得出的政策含义是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发展中西部经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地区差距  一、引言  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事业和经济发展一直是沿着两条主线同时展开的:一是对外开放,大量外资涌入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处于开放前沿的广东省获得了港、台、澳、欧美数量巨大的直接投资,快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改革率先在农村试行、然后延伸到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从

3、先前低效的集体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为农村快速工业化创造了制度上的前提条件,而且更深的意义是,当城市经济活力不强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差异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述两种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中国近二十年来的大规模工业化在各地区取得的进展差异极大。有的地区(如三大直辖市)已进入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期,东部沿海地区、东北三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而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则仍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袁志刚、范剑勇,2003)。  外资投资区位的非均衡性、各地区的市场规模与自然资源禀赋的迥异共同决定了各地区经

4、济发展的差异,同时也决定了产业在空间上发生集聚的动态演变过程。由于一国之内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相对自由,这种产业集聚必然伴随着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特别是由相对贫穷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就业。本文探讨的是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之间的这种必然关系,定量描述这种受产业集聚影响的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与数量。  本文一定程度上是作者以前相关地区差距研究的延续。在这些相关研究中,范剑勇、朱国林(2002)分别按三次产业与亚地区间差距(按泰尔指数分解地区差距)将地区差距详细分解并发现,

5、从产业角度讲,地区差距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与非农产业在地区间不均衡分布引起的,从亚地区间的差距演变来看,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与内地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因此,两个角度综合起来,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非农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在沿海地区集聚。袁志刚、范剑勇(2003)从各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差异上实证分析并进一步阐明了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东部沿海地区(包括直辖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范剑勇(2003)从制造业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地区市场规

6、模差异与要素流动性四者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了引发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产业集聚机制。他发现,东部沿海地区高的人口密度(代表地区市场规模)  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FDI向东部沿海地区涌入、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地区转移是改革以来制造业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主要原因。本文则从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的角度进一步详细举证其对产业在空间上集聚的贡献。诚然,有关地区差距、产业集聚、要素流动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本文的研究着眼点也仅限于数据描述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的结构。  在具体展开分析前,我们

7、先作以下说明:1)、本文的产业聚集是比较宏观意义上的聚集,这种集聚区别于更低层次上的集聚(如硅谷或城市意义上的集聚),是在一个国家内区域层面上的产业空间转移与聚集;2)、根据各地区工业化阶段和体制条件不同,本文应用类聚方法把中国分为六大区域:原来的三大直辖市、东部沿海各省、东北三省、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1];3)、本文使用的数据除作特别说明外均来自当年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联合调查所得。该次调查的网点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市,共有857个调查县、5000多个乡、

8、8000多个村和68000多个农户。调查不涉及被调查者是否为城镇户口的问题,对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定义界定为,劳动力转移乡外就业6个月以上(包括到乡外仍然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或劳动力未发生地域性转移、但在本乡内到非农产业就业6个月以上均计入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同时由于婚姻关系、考取大中专院校和参军离开农村的均不视为转移劳动力。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简单说明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机理;第三部分是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详细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