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1949年—1956年中国农民的心理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1949年—1956年中国农民的心理

ID:1826232

大小:4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1949年—1956年中国农民的心理_第1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1949年—1956年中国农民的心理_第2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1949年—1956年中国农民的心理_第3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1949年—1956年中国农民的心理_第4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1949年—1956年中国农民的心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1949年—1956年中国农民的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农村研究论文题目:1949年—1956年中国农民的心理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内容提要:1949年—1956年,在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中,作为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农民阶级,有其独特的心理,即认识到是农民养活地主,同时既有均平心理又有求富心理、既有发展个体经济的心理又有参加互助合作的心理。认真研究农民心理,对于中国共产党科学制定对农村的政策,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中国农民;心理;求富;均平;个体经济;合作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体,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同盟军。农民阶级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的社会条件

2、下,所养成的社会心理既不同于工人阶级,也不同于其他阶级阶层,如保守、勤俭、安分守己、自私自利、平均与等级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56年。农民的心理变迁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一谁养活谁这是土地改革中遇到的第一个观念上的问题。按理说,农民对土地的盼望是最为迫切的。几千年来,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阶级的压迫而导致生活困苦,最后无衣无食。揭竿而起的最大愿望莫过于分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从陈胜、吴广起义始,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止,这一点贯穿始终。农民起义最高峰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其《天朝田亩制度》中给农民画的蓝图其中就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

3、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1](p530)但是,几千年的封建压迫,却也使农民形成了另一种心理,即等级观念。这样,一些农民甚至觉得地主的田地养活了农民。这是一个矛盾,然而又是事实。当时参加土地改革的许多人都遇到这个问题。如冯友兰回忆:“在这次土改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谁养活谁’。”地主认为,地主有地,农民有劳动力,农民种地主的地,是互惠的关系,公平合理。并且,土地有限、劳力剩余,地主可以选择佃户,地主选谁,是对谁“恩赐”、“赏饭吃”。这种观点,也在农民心里有同样的反映。“这本来是地主阶级用以欺骗和麻痹农民的思想,可是沿袭久了,有些农民果然就为这些思想所欺骗、所麻

4、醉,觉得打倒地主阶级似乎不很‘合理’,觉得‘理不直,气不壮’。”[2](P127)土地改革初期,许多地方土改工作进行得不顺利,农民发动不起来,甚至出现农民将分得的财物悄悄地送还地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民没有解决“谁养活谁”的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工作组在土改开始时,反复宣传:不是地主养活佃户,而是佃户养活地主。这样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四川农民有歌谣唱这件事。谁养活谁呀,大家看一看;没有我们劳动,粮食不会往外钻。耕种锄割,全是我们下力干。脸朝地,背朝天,一粒粮食一滴汗。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谁养活谁呀,大家瞧一瞧;没有我们劳动,棉花怎能结成桃!纺纱织布,

5、没有我们就作不了!谁养活谁呀,大家来谈一谈;没有我们劳动,哪里会有瓦和砖!打墙盖屋,全是我们下力干,新衣褂、棉袄,全是我们血汗造,地主不劳动,新衣穿成套![3](P242)二求富与均平求富是中国农民的特点之一,也是农民的心态,农民的“求富”主要是针对自己的家庭。这也是小农社会中的“家”为单位生产、生活而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在建国初期,人们对于富的理解,首先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人认为这是农民保守的体现,但我以为并不能简单地如此分析。旧中国的农村,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农民尤其是贫雇农无地或少地。这样,追求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就成为农民的首要追求。所谓“三十亩

6、地”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在东北不仅30亩,在南方达不到30亩,而是说农民对土地的向往和感情。在当时,追求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正是“求富”的首要目标和基础。这也是农民在被发动起来后,积极参加土改的原因。在土改中,人们对于土地的计较,包括在合作化时期对于入社的计较,都有求富的因素在其中。土地改革对于农民来说,获得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土地,求富的基础打下了,接下来的就是在这个基础进一步追求富裕了。这种心态的直接后果,就是土地改革后中农化趋势。这种状况在全国都如此。据1951年东北的统计这一时期富农上升很快,白城3个村有中农212户(其中富裕中农32户),占总户数的63.85%

7、;蛟河荒沟有中农186户。占总户数的58%;磐石团结村,有中农156户(其中富裕中农15户),占总户数的70.59%;凤城西小堡有中农43户(其中富裕中农3户,占总户数的51.2%),舒兰3个村中农581户(其中富裕中农59户),占总户数的73.10%;肇州发展村中农239户(其中富裕中农12户),占总户数的70.5%。[4]四川资中县长山村,村“大多数农民均以上升为中农,有一部分上升为富裕中农。”中农74户,占总户数的71.84%。除老中农29户外,佃富农变为中农1户,新中农44户,计雇农上升10户,贫农上升33户,手工业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