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马建坤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马建坤

ID:18252574

大小:14.52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6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马建坤_第1页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马建坤_第2页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马建坤_第3页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马建坤_第4页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马建坤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马建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个人信息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马建坤芳草地国际学校18611360364实施者马建坤芳草地国际学校18611360364指导者王素英朝阳区教研中心13911070476课件制作者马建坤芳草地国际学校18611360364其他参与者范颖、关春艳芳草地国际学校85635120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学科科学学段:高年级年级5年级相关领域“物质世界”领域——物体与物质——物质的变化——3.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教材书名:科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6

2、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正体现了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结合。孙方民,李灵芝,王爱琴.理科教学应当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J].化学教育,2004(10):34-36.科学探究过程作为学习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价值。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可以说是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在课堂中的简约复现。学生们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的统一,增进对科学文化的体验和理解。科学素养是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郭玉英.

3、从传统到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5.科学探究是一种能较好体现科学教育本质的教学方式,因为它能将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的本质统一在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以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恰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本质。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8):50-54.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从发现干燥透明的玻璃片出现了小水珠,提出小水珠从哪里来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

4、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ryofcultureandIslamicculture9?进而进行一系列猜想,最终明确假设——小水珠的形成与水蒸气有关,水蒸气遇到怎样的物体会形成小水珠呢?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初步建立水蒸气遇到

5、比它冷的物体会凝结形成小水珠,进而运用凝结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凝结现象,最终学生建立起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的科学概念。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建构)起新的经验”。②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次将生活中凝结现象看到的小水珠说成是水蒸气,从课前对学生的前测可以看出,这是学生教学前固有的概念,具有一定的顽固性。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反复明确水蒸气无色、透明,用眼睛是看不到。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课后学生自己就能解释生活中看到的水雾是水蒸气遇冷凝

6、结成的小水珠。这一过程正体现了学生认识的发展,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的一个自我建构过程。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从首师大版教材体系看:《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册《人与水》单元、二册《生活中的水》单元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水的知识;同时,本课建立的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可逆变化,将为后面建立水的三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奠定基础。《小水珠是从哪里来》是首都师大版《科学》教材第5册《变化的水》单元的第3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并且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没有颜色、

7、透明、没有气味的气体;通过提高温度、增加表面积、通风等办法可以加速水的蒸发。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水蒸气特性的认识,知道水在常温下能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能够辨别生活中的凝结现象。为后面继续学习露的形成、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

8、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