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

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

ID:18228888

大小:7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15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_第1页
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_第2页
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_第3页
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_第4页
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一、解释 1.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以及城市文明向乡村扩展的过程。  2.社区发展指调整社区关系、解决社区问题的一种过程,其核心是推进或实现包括决策转变、合作转变、参与转变和资源转变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转变。    3.访谈法指调查员同调查对象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  4.市场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又叫物业管理模式。指在城市综合开发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5.个案工作指以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为基础,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6.街道办事处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依法在本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的行政组织。1995年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有三项任务:一是办理市或市辖区政府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二是指导居委会的工作;三是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7.居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即“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8.业主委员会业主是物业的所有权人。业主委员会是指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应当由业主担任。   9.社区卫生指由社区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向社区居民提供范围广泛的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医疗和康复服务、健康教育,保护和改善居民健康等综合性卫生保健活动的总称。  10.村民委员会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1.社区管理体制又称社区管理制度。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转模式,以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与社会外在环境和社区发展的方向相适应,实施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划分和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的总和。  二、填空  1.农村社区的主要形态有村落、集镇、集镇区。  2.社区的构成的主要因素有人口、自然物质、结构、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3.按功能划分,将社区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四种类型。  4.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社会性、地域性、计划性、群众性。  5.社区管理的特征是:区域性、互助性、复杂性、综合性。  6.社区管理的原则是:共同利益原则、自治原则、组织和教育原则、协调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7.优化思想要求管理的“真、善、美”。  8.我国现代化社区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9.社区组织的功能是满足需求、整合、管理、效率、人的社会化。  10.德国的“邻里之家”活动是睦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德国社区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  11.社区服务的服务对象包括两部分:一是民政对象和社会求助对象;二是全体社区居民。   12.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要职能(内容):一是疾病预防;二是医疗及护理;三是保健;四是康复;五是健康教育;六是计生技术服务。  13.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⑴整体发展原则;⑵以人为本原则;⑶因地制宜原则;⑷共同参与原则。  14.社区治安管理的类型有:⑴街道治安管理;⑵机关、企事业单位内保管理;⑶学校治安管理;⑷家庭治保。  15.社区治安管理的特点是:全职性、互动性、自守性。  16.社区自然环境包括整个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所有事物。具体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17.社区人口构成分为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两大基本类型18.社区群体的类型很多,其中最基本的社区群体是家庭、邻里、趣缘。19.现在绝大多数农村社区并非原始村落的延续,而是后来才形成的,因此称为“后世农村”。20.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化的产物21.任何一个社区都同时具备两类功能:即一般功能、特殊功能。22.以斐迪南·藤尼斯、齐美尔、马克思·韦伯为代表的“社会类型学”社区理论学派,开创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社区的先河。23.社区规划是社区建设管理的“起步工作”。24.社区规划是社区建设与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动指南。25.社区实体规划分为:经济实体规划、社会实体规划、人口因素规划和各种实体空间布局四大类。26.社区规划的方法包括定性、定量两种方法。27.社区建设的内涵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和社区治安。28.社区发展核心是推进或实现包括决策转变、合作转变、参与转变、资源转变在内的一系列社会转变。29.社区建设的内容是:组织、服务、卫生、文化、环境、治安、经济。其中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关键,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30.“广泛参与”是各国社区建设中的共同规律,而党的领导和“行政融合”是我国社区建设的又一重要特色。31.社区建设的主导是政府,主管部门是民政部门,依托和主体是街道、居委会组织,支持者是企事业单位,中介力量是社团组织,基础是居民。32.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倡导作用、协调作用、调控作用。33.社区自治的主要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4.目前培育社区自治组织的重点应是社区中介组织,35.社区管理的内容是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性。36.国外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是城市化的产物,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37.原发社区是在地缘和血缘的钮带上形成的,是家庭和宗族关系的放大。38.城市出现需要具备三个因素:即生态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9.个案工作的作用的对象是有困难或有问题的个人和家庭。40.社区工作的对象是特定的社区。41.我国目前社区管理模式的类型分为: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社区自治型四种。42.1915年美国社会学家法林顿首先提出了“社区发展” 的理论,随后,美、英、法在城市基层开展了“睦邻运动”和“社区福利中心运动”,从而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当时,推动社区和社区发展理论进入兴盛时期,最有影响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首的芝加哥学派。43.社区组织的特征是社区性、地域性、双重性。44.1951年,联合国经济社区理事会通过了3“社区发展运动”90D议案,倡议开展“社区发展运动”。45.街道办事处的职能是沟通、管理、服务、协调、指导。46.居委会的核心是“群众自治”,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47.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48.村民自治的最高权力组织是村民会议。49.村民自治遵循的两大原则:一是必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必须坚持依法办事。50.社区服务的特点是福利性、群众性、服务性、互助性和地缘性。最本质的特点是福利性。51.1884年,英国的巴尼特牧师在伦敦东区贫民区首创了社区睦邻服务中心——“汤恩比馆”。52.1955年,联合国发表题为《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53.1961年,联合国秘书长亲自提出了《都市地区社区发展报告书》极大地推动了各国城市社区发展的进程。54.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有:邻里互助型、社会服务型、志愿参与型、实体经营型。55.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有两种:一是行政管理体制,二是行业管理体制。56.1960年美国率先制定了社区发展战略,把“社区行动方案”纳入“反贫穷作战计划”之中。57.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58.“社区”概念最早由藤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59.社区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60.聚落形式是社区的物质载体。61.镇江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文明社区”目标。62.最早在我国开展社区建设实践的是晏阳初与梁漱溟。63.社区文化包括两类:文娱活动和体育保健活动。64.社区文化的特征是:区位性、群众性、多元性、业余性、独特性。65.社区文化功能包括娱乐、教育、传播信息、自我实现、关系整合等。66.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由陶行知先生引人中国,他创造了中国化的社区教育模式。67.社区教育思想最早可以溯源至丹麦人柯隆威1844年创办的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68..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个“环境标志”在联邦德国诞生。  三、选择1.“社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A.费孝通 B.腾尼斯C.享特D.桑德斯2.哪一年联合国通过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B)A.1954 B.1955C.1984 D.19853.最早在我国开展社区建设实践的是(D)。A.费孝通 B.雷洁琼C.费孝通与雷洁琼 D.晏阳初与梁漱溟4.在国外对社区研究最有影响的是(B)。A.日本东京大学B.美国芝加哥学派C.法国的实证主义学派 D.美国的结构主义学派 5.(C)是指在城市综合开发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A.企业主导型B.政府主导型C.市场主导型D.社区自治型6.街道办事处1954年设立时间是(A)。A.1954年B.1954年C.1985年D.1984年7.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在居委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种社区主体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对社区的各方面事务进行管理。这是(B)社区管理模式。A.企业主导型B.政府主导型C.市场主导型D.社区自治管理模式8.个案工作的对象是(D)。A.一切人B.社区中的居民C.社区中的贫民   D.有困难或有问题的个人及其家庭9.(C)是对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整体部署与设计,包括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的结构与功能的总体计划。A.社会计划 B.五年计划C.社区规划  D.社区自治  10.世界上第一个“环境标志”诞生于(D)。A.加拿大  B.日本C.美国  D.联邦德国11."热岛效应"――城市市区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热聚集现象,城乡水平温差为(A)A.2˚C~3˚CB.1˚C~2˚CC.3˚C~4˚C   D.5˚C~6˚C12.业主公约自(C)之日起生效。  A.业主大会B.物业公司成立  C.业主大会或者业主代表大会审议通过D.社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13.民政部在1986年率先公开提出(A)概念, A.社区服务B.社区自治C.城市社区服务D.居委会自治 14.(C)是对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整体部署与设计,包括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的结构与功能的总体计划。A.社会计划 B.五年计划C.社区规划 D.社区自治15.(C)是指在城市综合开发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A.企业主导型B.政府主导型C.市场主导型D.社区自治型16.从社区的构成要素而言,社区规划包括社区(ABC)。A.社区实体规划B.社区隐体规划C.社区连体规划D.社区总体目标规划17.城市出现需要具备的因素包括:(ABC)A.生态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政治因素 18.社区教育源于20世纪初(C)提出的"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A.美国的詹姆斯B.法国的孔德C.美国的杜威D.中国的孔子四、简述 ㈠我国社区建设的意义   1.通过社区服务来完善社区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的发展;2.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社区的发展;3.通过发展社区文化,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4.通过优化社区环境,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社会的发展;5.通过社区治安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发展。㈡社区的含义、特征、类型、功能、主体、物质载体、社会群体特征、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1.含义: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相互交往的人群形成的具有共同生活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2.特征:(与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区别五点) ⑴是一个综合社会实体;⑵具有多重功能;⑶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⑷是以聚落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的;⑸是发展变化的。3.类型   ⑴按功能分为四种①经济社区:指绝大多数社区劳动力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主要表现为经济共同体的一类社区。这类社区在我国城乡比重较大。②政治社区:指全国和省、市、县等行政区域的管理机关所在地。比如首都、省会、县城等,是该区域的政治中心。③文化社区:指教育、科研、文化艺术单位比较集中的社区。比如美国的硅谷我国北京的中关村等。④军事社区:是以军事活动和军事设施为主体的社区。比如规模较大的军营、军事基地等。⑵按规模大小分为五种①巨型社区:人口上百万如上海、北京。②大型社区:人口几十万到上百万,如成都。③中型社区:人口十几万到几十万,如城市的中区政府辖区。④小型社区:人口几万,如城市的街道办事处辖区、农村的乡、镇。 ⑤微型社区:人口更少,如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农村的村落。。 ⑶按形成方式分为三大类  ①法定社区:指根据社会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社区。比如城市中的区政府辖区、街道办事处辖区、居委会辖区,以及农村中的“行政村”等等。  ②自然社区:指以河流、湖泊、空地、山林等为自然的社区边界标志而形成的社区。 ③专能社区:指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比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等。⑷按结构完整程度分为两种  ①整体性社区:指具有相对独立意义,并且能够解决绝大多数居民主要生活需要的社区。比如,一个城市、一个集镇区等等。 ②局部性社区:虽然也包括构成社区的主要因素,但不能解决绝大多数成员的各种生活需要,不能完整地反映社会结构体系,只是整体社区的一部分。例如,我国城市的街道办事处辖区、居委会辖区等。 ⑸按综合标准分为三种  ①农村社区。指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社区。它伴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人类的定居而产生的。 ②城市社区。指在城市区域内,由各种非农业劳动的人群所组成的区域范围。4.功能⑴一般功能包括:①经济功能;②政治功能;③教育功能;④卫生保健功能;⑤ 社会功能;⑥休闲娱乐功能;⑦宗教功能;⑧福利功能。  ⑵特殊功能包括:①互动功能;②人际影响功能;③互助功能;④组织和参与功能;⑤赋予地位的功能。  ⑶教育功能  ⑷经济功能包括:①空间集中的经济功能;②中介和辐射功能。  ⑸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功能⑹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功能 5.主体社区的主体是人口。因为:⑴居民是社区产生、存在的前提;⑵居民是社区生活的创造者;⑶居民是社区物质要素的创造者或使用者;⑷居民是社区社会关系的承担者。6.物质载体社区的物质载体是聚落。因为:⑴聚落是人口集中的地方;⑵聚落是人们经济活动的集中点和基地;⑶社区的构成要素大都聚集在聚落之中;⑷聚落反映着一个社区的面貌和特征。7.社会群体特征社区中社会群体的特征有1.群体成员的交往活动具有规范性;2.群体成员对群体具有较强的归属感;3.群体成员的交往活动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4.群体成员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的交往;5.群体成员之间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8.社区的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的体现社区的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的体现在三个方面:1.拥有一套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组织相结合的社会控制体系及运作机制;2.拥有一套社会帮困、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体系和运作机制;⑶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蕴含在社区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参与和民主管理、社区服务、人的社会化、社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社区发展任务之中。㈡社区规划的含义、基本原则、内容、功能意义、程序方法、实施条件。1.含义:指对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整体部署与设计,包括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的结构与功能的总体计划。 2.基本原则:⑴先进性;⑵动态性;⑶规范性;⑷系统性;⑸前瞻性;⑹因地制宜;⑺规模效益;⑻阶段性;⑼可操作性;⑽以人为本;⑾“小政府、大社会”;⑿实用性与景观性相结合的。  3.社区规划的基本内容从社区的构成要素而言,社区规划包括:一是社区实体规划(是社区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又可分为经济实体规划、社会实体规划、人口因素规划和各种实体空间布局四大类);二是社区隐体规划(指隐含于社区实体之后的社会文化体系的规划,包括精神文明建设、舆论导向、生活方式、新观念、新道德等方面的规划);三是社区连体规划(实质是将社区各级各类组织与个人连接起来的规划设想)。社区规划的基本内容有五个:⑴社区总体目标规划。应该具有战略性、全面性、长远性和概括性特点,总体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对社区现状的科学分析和对社区发展的科学预测。⑵社区发展要素规划。是社区规划的主体部分。是对社区基本要素的发展作出规划,包括:人口、经济、教科文、保障和服务、环境、生活质量、共同意识以及要素整合等诸多方面。⑶社区发展条件规划。是指社区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是社区规划的支持和保障系统。社区发展条件规划分为行政调控管理系统、中介执行系统、经费运筹和价值管理系统、经营服务系统、公益服务系统五个部分。 ⑷社区建设各主要部分的规划。是社区规划的主体内容,涉及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方面的规划。⑸社区支持和保障系统的规划。其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建设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参与机制、激励机制、经费来源、物质保障等方面的规划。  4.功能和意义⑴是提高社区发展与管理自觉性、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⑵对于社区建设实践和社区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⑶对于社区结构及功能的优化、社区内外关系的协调和资源的整合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⑷有助于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有助于调动和发挥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5.社区规划的程序与方法⑴程序:制定大致要经历五个阶段:①实地调查;②现状分析;③确定目标;④制定草案;⑤确定方案。⑵方法:社区规划的方法既有定性方法也有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包括社会心态分析法、社区发展比较分析法;  定量方法主要是数学模型法、社会指标法。定量定性分析法是在制定社区规划中常用的方法。  6.实施条件  ⑴广泛宣传和引导社区成员共同参与;⑵整合社区内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合力;⑶发挥社区资源的整体优势;⑷发展街区或乡镇经济,拓展资金渠道;⑸制定实施计划,加强监督检查。    ㈢社区建设的含义、特征、内容、主体、必要性、指导思想、意义、基本原则  1.含义: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2.特征⑴综合性。这一特征根源于社区要素的多样性和社区内容的复杂性。⑵社会性。社区建设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或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⑶地域性。一是从内容上看,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问题,提供多样化服务;二是从主体上看,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内的居民、单位、组织;三是从活动范围上看,社区建设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本社区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社区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⑷计划性。计划性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即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规划并落实到行动上。⑸群众性。社区建设是在社区群众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社区居民自觉参与、自己建设,是一种民主化的建设运动。3.内容⑴组织即社区管理体制,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等。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关键,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各城市已经基本在城区形成了“一、二、三、四”社区服务的发展模式。所谓“一”,指“一个中心” ,即市、区、街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建立服务站,担负社区服务的指导、协调、管理、示范职能。所谓“二”,指“两支队伍”,即社区服务专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所谓“三”,指“三大体系”,即社区服务的管理体系,服务救助体系和设施服务体系。所谓“四”,指“四级网络”,即市、区、街、居四个层次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区服务工作网络。⑵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骨干、龙头。主要是三个面向:一是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二是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三是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⑶卫生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要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卫生条件。⑷文化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体育、教育、娱乐、科普等以及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⑸环境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⑹治安包括社区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者、防火防盗、普法宣传、流动人口管理、扫黄打非等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⑺经济社区建设离不开经济作后盾,特别对于相对落后的城镇和农村来说,发展经济是杜区建设的首要任务。4.主体参与社区建设主体包括社区领导机构(党委、政府领导机关、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驻街道的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全体居民。社区建设的主导是政府(起倡导作用、协调作用、调控作用);社区建设工作的主管部门是民政部门;社区建设的依托和主体是街道、居委会组织;社区建设的支持者是企事业单位;社区建设的中介力量是社团组织;社区建设的基础是居民。5.必要性⑴是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⑵是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⑶是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⑷是适应中国加入WTO、经济大发展的必然要求;⑸是社区服务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⑹是中国进入老龄型国家,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必然要求;⑺是新世纪加强街道、居委会建设的必然要求。5.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6.指导思想⑴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⑵贯彻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的精神;⑶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⑷以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7.社区建设的意义  ⑴通过社区服务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社区服务;⑵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社会的发展;⑶通过发展社区文化,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⑷通过优化社区环境,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社会的发展;⑸通过社区治安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区发展。  8.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⑴拓展社区服务从解决社区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手;⑵发展社区卫生着眼于方便群众就医;⑶繁荣社区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⑷美化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⑸加强社会治安,确保社区安全。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⑴大力营造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⑵坚持互惠互利、联建共创;⑶建立和完善共建机制。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⑴重心下移,立足基层;⑵条块结合,以块为主;⑶ 健全组织,明确职责;⑷加强管理,深化服务。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⑴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⑵扩大基层民主,推行居民自治。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⑵稳步推进、大胆创新。注:1999年,民政部制定的《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中对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提法也是五条:以人为本、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勇于创新、循序渐进。    ㈣社区管理的含义、内容、特征、体制、社会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社会工作方法、与街道管理的区别。1.含义:社区管理又叫社区行政,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组织,为了维护社区的正常秩序,满足社区居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的活动。  2.内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性。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⑴组织管理;⑵党建管理;⑶服务管理;⑷文化、教育管理;⑸环境管理;⑹治安管理  3.特征:⑴区域性;⑵互助性;⑶复杂性;⑷综合性。  4.体制:又称社区管理制度。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转模式,以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与社会外在环境和社区发展的方向相适应,实施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划分和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的总和。  根据社区管理活动的主体不同,将社区管理模式分为四种类型:  ⑴企业主导型又叫企业办社会模式。这种模式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对社区内各种设施包括房产、学校、娱乐设施等基础性设施享有所有权,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下,企业直接或间接行使社区经济管理职能。这种模式正是我们当前需要变革的社区管理模式。⑵政府主导型这种模式是以政府为核心,现阶段主要是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在居委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种社区主体酌共同参与配合下对社区的各方面事务进行管理。⑶市场主导型又叫(“物业管理模式”)。指在城市综合开发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⑷社区自治型这种模式是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其他各种主体(非政府组织、新经济组织、企业、个人)一起,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这种管理模式既是我们提倡的,也是我们要大力发展。  5.原则 ⑴共同利益原则社区管理必须以社区内的全体居民、组织、团体、单位的共同需要和利益为根本目标。一切手段、做法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根本目标,它是衡量社区管理有效与否的最直接的标准。⑵自治原则自治原则强调的是满足社区成员各类需求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这是社区管理和传统的街道管理的一个重大区别。⑶组织和教育原则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区的发展以及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⑷协调性原则社区管理要搞好两个协调:一是好社区和外界的协调,二是组织机构和功能职责的协调,。⑸前瞻性原则社区管理,要有预见性和长远目标,充分考虑社区管理的根本出路问题,考虑社区管理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出现的各种因素对以后的管理将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努力消除不利将因素。  6.思想方法   ⑴求实思想;⑵辩证思想;⑶系统思想;⑷优化思想。   7.社会工作方法⑴个案工作。指以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为基础,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个案工作的案主,主要是那些有困难或有问题的个人及其家庭。⑵小组工作。又叫社会团体工作或社会群体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指以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及其成员为工作对象,通过群体成员间的互动和小组工作者的协助,提高这个群体及其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达到正常生活的目标。⑶社区工作。广义上的社区工作基本等同于社区建设工作,狭义上的社区工作是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并列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它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的最大区别是工作的对象不是某一个人、某一家庭或某一社会团体,而是某一特定的社区。⑷社会工作行政。又叫社会福利行政或社会行政,指对社会工作进行管理的活动。这种活动不同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不是为受助的居民、群体或某一社区直接提供服务,而是在行政这个层面上推动社区建设工作的发展。 8.与街道管理的区别⑴管理主体不同。街道管理主体只有一个,即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的主体则多样化,除了起主导作用的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外,还包括各职能部门向社区延伸的机构以及社区内的各种组织和居民。⑵管理目标的设定方式不同。街道管理的目标的设定方式是由上而下,工作中心和重点随上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而转移;社区管理的目标的设定方式是由下而上工作目标必须体现社区全体居民的需要。⑶管理对象不同。街道管理的对象仅限于街道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和居委会;社区管理的对象覆盖整个社区,包括社区内所有组织和居民。⑷管理方式不同。街道管理方式是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与服从方式;社区管理方式是各管理主体以协商、讨论、加强沟通、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并采取共同行动的方式来进行管理。⑸管理机制不同。街道管理是以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存在为前提,以人员编制、职务权力、经费投入为保障,以行政命令为手段的一种管理机制;社区管理机制是包含多种机制在内的综合性的管理机制。⑹管理内容不同。街道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上级单位交派的任务;社区管理的内容比街道管理的内容多的多。㈤社区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和调查研究方法1.一般程序(包括选题、准备、实施调查和分析总结四大阶段)第一阶段——选题。选题是调查研究的起点。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的领域或范围,以确定调查研究属于哪一类社会范畴,然后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或专家咨询等手段确定具体的调查研究题目。第二阶段——准备。提出调查研究的设想,制定调查研究的详细方案。第三阶段——实施调查。实施调查阶段有完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两项内容。这一阶段是整个调查研究的关键。第四阶段——分析总结。分析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调查资料作出概括和总结,撰写调查研究报告。2.具体方法⑴访谈法指调查员同调查对象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⑵问卷法指通过填写问卷(或调查卷)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使用最多)。⑶观察法指调查者通过耳闻目睹收集和积累具体、生动的感性资料的方法。 ⑷文献法指用科学的态度考察文献资料,从中获得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的资料的方法。㈥社区组织的含义、功能、种类、成熟期的主要特征1.含义:指社区内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有序地形成一个动态系统的社会共同体。2.功能:⑴满足需求功能;⑵整合功能;⑶管理功能;⑷效率功能;⑸人的社会化功能。3.种类:⑴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⑵业主委员会;⑶居民自治性组织;⑷村委会4.成熟期的主要特征⑴组织正式注册及独立;⑵活动及服务多元化,参与面扩大;⑶由被动转为主动;⑷社区工作者或组织者退居幕后,只做“顾问”;⑸建立起健全的外界关系网络。㈦城市社区居民的自治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⑴依法发展原则。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所提供的合法性资源,并严格遵循现有法律的规定;⑵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我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是我国人民的领导核心;⑶政权支持原则。包括权力结构的调整、政治体制的变革、行政体制和行政过程的改善、社会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有效的财政支持等;⑷自治主题原则。即一切的发展应该围绕着“扩大基层民主,保护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个基本主题展开;⑸渐进发展原则。 ㈧居民自治该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并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⑴基本原则①依法发展原则。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所提供的合法性资源,并严格遵循现有法律的规定;②党的领导原则。党通过法定的政治程序积极参与群众性的自治活动,以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利益,保障群众自治的实现;③政权支持原则。包括权力结构的调整、政治体制的变革;行政体制和行政过程的改善、社会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有效的财政支持等;④自治主题原则。即一切的发展应该围绕着“扩大基层民主,保护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个基本主题展开;⑤渐进发展原则。不论从城市社区居民自抬发展所面临的基础和条件来讲,还是从城市基层群众自治自身发展的现实逻辑来讲,中国的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必须走稳妥渐进的发展道路。⑵五大关系①处理好社区居民自治中的党政与自治组织的关系;②处理好社区居民自治中的自治组织、群众组织、利益组织的关系;③处理好社区居民自治中的体制创新和依法办事的关系;④处理好社区居民自治中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的关系;⑤处理好社区居民自治中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㈨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答:1.主要成就:①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走出了一条新路;②培养和正在培养着一代新型农民;③农村中的一些难办的事情找到了解决的途径;④ 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仍然比较突出;②一些县乡干部存在认识误区,没有认识到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③县乡干部干涉村民自治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④农村家庭、家族势力和黑社会性质的非法社团插手村委会选举,用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干预正常选举的现象时有发生。 ㈩社区自治的含义途径与措施答:1.含义:指组织居民,利用社区中的一切组织和资源,通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控制和影响社区的一切程序、计划与决策,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的过程。2.途径与措施⑴采用多种形式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⑵大力培育社区自治组织;⑶提高社区内单位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⑷加强政府在社区建设、社区自治中的推动作用。(十一)社区服务的含义、特点、内容、原则、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存在的问题。答:1.含义。指在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为满足设区成员的多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居民生活服务业。2.特点:福利性、群众性、服务性、互助性和地缘性。最本质的特点是福利性。3.内容。一方面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带有便民利民性质的社区服务,包括一般家居生活服务(日常生活服务和家务劳动),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少年儿童服务,社区生活服务等;另一方面面向特殊群体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包括社区老年人服务,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优抚对象服务。社区特困家庭服务等。4.原则:⑴一切以群众需要和实际出发原则;⑵社会化原则。是社区服务发展的方向;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⑷与街道、居委会的建设相结合;⑸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行的原则。5.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育人、服务人、保护人、造福人为宗旨。6.发展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等十四部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以社会特殊群体为重点,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坚持走政府与社会兴办相结合、福利服务与经营服务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路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兴办社区服务业,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与城市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社区服务新体系,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7.存在的问题:⑴缺乏总体的计划性;⑵思想认识滞后制约着社区服务的发展;⑶社区服务体制不顺,街道在社区中综合管理职能不强,缺乏整体性;⑷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⑸缺乏参与感,社区内整体合力不强,社区服务经济效益较低。  (十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目标、基本原则答:1.内容。当前社区卫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要职能(内容):⑴疾病预防;⑵医疗及护理;⑶保健;④康复;⑤健康教育;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2.目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卫生改革,满足人民卫生服务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构筑面向21世纪的、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  3.基本原则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⑵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公有制为主导;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健康促进;⑷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⑸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发展相结合;⑹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完善。    (十三)社区环境的含义、内容、目标、环境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含义:指社区成员在一定的地域内所面对和感受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综合体。  2.内容。⑴社区自然环境包括整个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所有事物。具体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⑵社区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3.目标。大力整治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赋予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的知情权,努力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建设干净、整洁的美好社区,通过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建成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新型文明社区。  4.环境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⑴大气环境污染和“热岛效应”;⑵水污染;⑶固体废料环境污染和城市垃圾;⑷城市噪声污染;⑸城市视觉污染;⑹城市嗅觉污染;⑺交通和住房拥挤带来的环境问题。(十四)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净化环境,建设卫生社区。目前,我国社区环境卫生有两大任务:一是继续进行讲卫生、讲文明、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卫生工作;二是以《环境保护法》为准绳,控制环境污染,达到法治环境污染所规定的目标,建设一个有较好环境质量和现代化的社区。  2.绿化环境,建设绿色社区。加强社区园林绿化系统的建设是社区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美化环境,建设优美社区。美化环境是在净化、绿化的基础上实现“社区环境优美”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和目标。美化社区环境的基本条件是达到国家卫生城市验收标准,验收标准硬指标中的空气、安静、绿化这三要素尤为重要,被并列为美好社区的基础要素。       (十五)社区治安管理的含义、目标、特征、重点、类型、功能、强化 途径   1.含义。指:社区自治组织依靠社区群众、协同公安、司法机关,对涉及社区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依法进行治理的管理活动。㈡目标与特点2.目标。①无犯罪集团案件;②无重大恶性案件;③无居民犯罪;⑷无重大民事纠纷和治安隐患;⑤无火灾及其他治安灾害;⑥无流人的犯罪分子长期潜伏及窝藏在逃人员等情况。3.特征。⑴全职性(包括全方位、全负责、全天候三项要求);⑵互动性;⑶自守性。4.重点。⑴社区治安管理的重点:⑴增强社区安全稳定功能;⑵加强重点部位和特殊人员的管理,维护社区稳定;⑶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教育。5.类型。⑴社区街道治安管理;⑵机关、企事业单位内保管理;⑶学校治安管理;⑷家庭治保。 6.功能。防范、疏导、监控、惩戒。其中惩戒功能是保障社区生活安宁的最后手段。  7.强化途径  强化社区治安管理的途径是:⑴实现智能化管理系统。社区智能化安全系统主要包括:门禁系统、室内外报警系统等;⑵实行科技创新治安管理。    (十六)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区发展的意义。答:1.有利于社区社会稳定;2.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社区内的犯罪;3.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4.有利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十七)社区文化的含义、特征、功能、类型、管理的内容答:1.含义:一定区域内聚居的人群的精神生活现象和其创造物,表现为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等健康身心、娱乐身心的文体卫活动以及社区建筑风貌。2.特征:区位性、群众性、多元性、业余性、独特性。3.功能:⑴娱乐功能。社区文化主要是满足社区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通过文化活动,起到调养身心和锻炼身体的作用,以便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和学习。⑵教育功能。现代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寓教于乐,社区文化是以社会为课堂,通过群众最易于接受的形式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⑶传播信息功能。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是资源,是财富。⑷自我实现功能。自我实现是人类超越于生理需求和物质利益要求之上的高层次需求,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克制眼前欲望、通过勉励深造,刻苦修练,不断在自己的目标方向上做出新的成绩,实现自身的价值。⑸关系整合功能。整合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社会文化和社会政策对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的失调状况进行的调整弥合,使其符合社会规范。  4.类型:⑴居民业余生活文化;⑵社区街道文化;⑶企业文化;⑷校园文化;⑸家庭文化。5.管理的内容:⑴社区党组织对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领导;⑵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⑶社区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经营单位的文化工作的管理;⑷社区各单位内部文化活动的协调管理;⑸社区文教部门和学校对社会教育的管理;⑹社区文化、公安部门对社区内负有文化活动的监控责任。  (十八)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含义、目标和核心、基本原则、功能答:1.含义指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具有综合文明特质的生活家园2.内容。目标和核心是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在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创建适合自己生活和发展的文明社区。3.基本原则。⑴整体发展的原则社区环境整洁优美、治安秩序安定安全、服务网络便民利民、人际关系团结和睦等;⑵以人为本的原则所谓以人为本,是指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⑶因地制宜的原则;⑷共同参与原则。4.功能。⑴有助于克服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升人的生存状况、发展状况与文明状况和现代化建设程度;⑵有助于克服现代化社会突出的人们的精神困扰问题。(十九)创建安全文明社区的有效途径、必须解决哪些“难点”问题。答:1.有效途径是:⑴领导重视,各界参与;⑵因地制宜,具体施策;⑶ 改革警务,强化职能。2.必须解决哪些“难点”问题是:⑴解决认识到位的问题;⑵解决措施落实的问题;⑶解决群众难发动的问题。(二十)社区教育的含义、实质、内容、措施1.含义:指实现社区成员全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与个人互动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2.实质: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3.内容:包括学校教育的社区化,社区活动的教育化和居民终身教育等。4.措施:⑴建立组织,开展多种活动;⑵加强社区教育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