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案_20111700619121632

《春酒》教案_20111700619121632

ID:18217683

大小:8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5

《春酒》教案_20111700619121632_第1页
《春酒》教案_20111700619121632_第2页
《春酒》教案_20111700619121632_第3页
《春酒》教案_20111700619121632_第4页
《春酒》教案_20111700619121632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酒》教案_2011170061912163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创新教学大赛《春酒》一课的教学设计傅方圆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2.通过分析人物、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感受课文的风俗美、人情美。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2.引发学生对民俗民风的重视,引起学生对文中所展示的和谐生活的憧憬。一、教学导入在中华浩浩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自上古以来,酒文化就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大家喝过酒吗?见过大人们喝酒吗?是啊,酒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想想人们喜欢喝酒仅仅是因为酒的味道好吗?有人说,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

2、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朋友相聚小酌的愉悦,家人团圆共饮的温馨,独自举杯的落寞……人不可以酗酒,却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下,多样的心境里品味出酒带来的百般滋味。今天我们就一块去品一品作者琦君笔下的《春酒》。板书课题、作者:春酒琦君[设计说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课堂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12,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

3、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它能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为上新课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本课导入设计,一方面通过问学生“大家喝过酒吗”这样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对酒文化历史渊源的简略介绍,扩展学生知识面,并与生活密切结合,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对酒文化的思考,了解酒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使学生对课文中春酒蕴含的深厚情感有初步认识。一、作者介绍琦君,被称为是”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她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有一部电视剧大家可能不陌生——《桔子红了》(出示幻灯片——《桔子红了》海报)。同学们看过《桔子红了》吗?这部电视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温馨

4、、隽永——那么这篇《春酒》是不是相同的滋味呢?[设计说明]阅读往往是需要知人论世的,尤其是本课,作者的情感经历与文章中心密不可分,如果单纯从文本解读出发,学生很难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因而,让学生了解作者,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此环节介绍作者生平显得较为唐突,有碍于课程讲解的连贯性。本环节设计旨在介绍作者所著知名电视剧,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对作者的文章特点有一个初步认识,便于下文阅读。作者生平将结合文本再做相关介绍。二、课文解读(一)识春酒知文意1.品酒讲究的是观色、闻香、品味,而要想品读出文章中的妙处,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必不可少。现在,伴随

5、着优美的音乐(配乐《思乡曲》),我们一块来读一读课文。(个别学生与教师共同朗读,朗读中正音正字)。气氛(fēn)两颊(jiá)煨炖(wēidùn)枸杞子(qǐ)薏草(yì)斟酒(zhēn)家醅(pēi)[设计说明]对于像《春酒》这样的美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环节,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去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内在美、文字美,丰富自己的12知识。文章的意蕴只有在读中去品味,不读永远也得不到其中的神韵。所以,我们不但要重视朗读,还要坚持朗读,学会正确朗读。在朗读中进行字词正音体现了语文的知识性、工具性,在朗读过程中正音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印象。运用朗读法,师生共读,有利于营造和谐

6、氛围,激发学生朗读兴趣。2.文章以《春酒》为题,什么是春酒呢?作者在春酒里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正月所酿的酒;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八宝酒是其中的一种。在我国,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已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诗句;曹操曾将家乡亳州产的“九坛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在这里,酒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设计说明]从课文角度和历史角度对春酒进行解释,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拓宽学生知识面。3.请从课文中找出直接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明确:……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提示:家乡味是文章的文眼。板书:家乡味[设计说明]通过

7、寻找文眼,了解作者写作目的,理解作者思乡之情。4.作者如此思念故乡,与她的经历一定是密不可分的,有没有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琦君的经历?明确:琦君1918年生于温州,1949年迁至台湾,自去台湾以后,50多年了琦君就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温州。师:常年漂泊的琦君曾在她的另一篇作品《家乡味》中深情地怀念道:“故乡,我们哪一天能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乡之切,在多篇作品中都表达对家乡味的怀念。[设计说明]采用课前拓展策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文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