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以济南为例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以济南为例

ID:1820518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以济南为例_第1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以济南为例_第2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以济南为例_第3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以济南为例_第4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以济南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以济南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其它相关论文题目: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以济南为例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近年来济南市进入城市的快速发展期,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济南市居民的居住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不同交通方式支持下的济南市的城市形态,以及影响城市形态的地理、经济、人口等因素,以济南市为例探讨城市形态的演进对居民居住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形态;居住模式;济南    一、与城市形态和居住模式相关的概念  (一)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

2、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是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着一个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特征。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双方面特征和过程的综合表现。因此,城市形态可以分为显形形态与隐形形态。  显形形态是城市平面和立体形状的表现,是一个城市居住、交通、中心区、建筑等在一个城市中的整体组织形式,其直观地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受。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隐形形态则是指文化、传统、民俗等抽象的、可以呈现于人的多方面感知系统的因素。指城市的社会、文

3、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城市形态不仅包含三维的空间概念,还是一个随着城市历史的演进不断叠加的过程,是四维的。  (二)居住模式作为城市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城市的建设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居住模式是指居民的居住方式,包括住宅形式、建筑风格、出行距离等。在城市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居住社区类型变得多样化,需求与发展目标也同样多样化,住宅建设成为一种商品与服务进入市场。  二、济南市的城市形态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

4、。四周与德州、滨州、淄博、莱芜、泰安、聊城等地市相邻。济南得名于古济水之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地理景观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济南就已建立城池。自明清以来,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省会。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1904年济南市第一个自主开辟商埠,工商业得到长足发展,迎

5、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成为当时黄河下游最大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济南更是借着大力发展经济的各项有利政策,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安居乐业,人口数量有较大幅度地增长;随着购买力的增强,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城市的交通状况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这些引起城市的迅速成长,城区不断向外扩张,城市开始大规模改造和建设。  三、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的关系  《城市形态》一书的作者凯文·林奇在书中对城市作了大量的论述,他用“纹理”一词来形容一个城市的总体特征。他认为纹理可以用来形容不同元素相联系的密切程度,纹理的要素可以是各种活动要

6、素、建筑形式、人或者其他特征,并且列举了几种不同的纹理类型,例如居住纹理、活动纹理、控制纹理等等。作者还认为有三项基本要素与城市肌理密切关联,那就是居住密度、纹理组织、交通模式,通过凯文·林奇所作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化对城市形态及居住模式的理解,交通可以看作是城市肌理的主要脉络,而建筑则可以看作是城市的细胞,在大规模更新建设过程中,不宜采用简单的拆建方式,应该在尊重原有的肌理结构的基础上有机更新,力求保持城市原有肌理的特色。  中国城市的居住模式是以邻里单位来组织的,50年代是完整模仿邻里单位以及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到了60年代是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

7、住小区规划理论,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推广,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居住的要求从对量的需求发展转变为对质的需求,在我国大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方式也同样需要质的飞跃。建立在社会科学领域成果基础上的社区理论把居住置于整个社会网络中,把人与所居住的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居住空间在组织结构上不再沿袭邻里单位的树形结构,居住模式中工作、居住、交通、游憩等各项职能空间也不再被割裂,居住空间的构建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市居住区通常是根据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路网结构划定的,因此现代城市路网间距一般形成城市住宅区用地单元的规模

8、。  下面以济南为例,以不同出行方式为轴分析城市形态的演进引起的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