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201031
大小:59.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15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模块1培训准备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关系 3、明确此次培训过程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 4、了解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重要性 5、形成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 教学时间:7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
2、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
3、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19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4、、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育技术定义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要求: 1、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能收发电子邮件,给多人发送和发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在地址簿中保存邮件地址。 2、会登陆论坛注册并发帖。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学习目标: 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关键环节 3、能够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
5、4、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 教学时间:10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定义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1SystemDesign),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 1
6、。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由于“主导—主体”19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
7、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和理解双主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我们用图来表示。 从图我们可以看出,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