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

ID:1819787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_第1页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_第2页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_第3页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_第4页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必修一文言复习梳理劝学【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天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制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古义:因为用心今义:(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走狗(6)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古义:快速,引申为

2、声音洪亮今义:疾病(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事上3.词类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2)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顺风而呼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诃,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引出对象,可以不译。 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不如须臾之所学(一说助词,的)4.焉⑴兼词,于

4、之,从这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说为兼词)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7(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3.固定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课堂演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5、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指金属的刀类B.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动词,游泳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学问渊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锲而

6、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师说【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通“逗”,句子中稍稍停顿的地方)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7、(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学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7/惑而不从师(遇到疑难问题)/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2)名词的意动

8、用法。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孔子师郯子(以……为师)(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4)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圣益圣,愚益愚(5)形容词作动词。位卑则足羞(感到耻辱)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一说并且)/小学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