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ppt

游褒禅山记教案ppt

ID:18184305

大小:56.9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9-15

游褒禅山记教案ppt_第1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ppt_第2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ppt_第3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ppt_第4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教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游褒禅山记教案ppt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下面是《游褒禅山记》教案,欢迎阅读。《游褒禅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  1、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理解文言字词。  2、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能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3、问题

2、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从而理解作者所阐发的治学态度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重点积累“名”、“舍”、“谬”、“穷”“明”“极”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在于”“至于”“于是”“学者”等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2、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策略】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应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所学过的课文、参看本课注释、运用文言语法知识推断等方法逐步扫除。为了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课堂习题。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  本文是一篇文言

3、文,由于文化、心理的距离,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可采取设疑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游记,可与学生以前所学课文进行联系比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风光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想旅游吗?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并相机引导。)  旅游并非为了“到此一游”,告诉别人“我来过”,而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启迪人生。  设计意图:借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以下文本思想内容的教学做铺垫。  2、初中我们学过不少游记古文,有哪些呢

4、?  (请学生回答并引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游记。)  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游记的主旨句分别是什么?岳阳楼景区和醉翁亭景区分别美在哪里?  (请学生齐声背诵并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的相关语句及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图片。)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5、之四时也”。  设计意图:多媒体导入,用齐声背诵和图片展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理解本文与前两篇游记的异同做铺垫,温故而知新。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同学们,请把书翻到35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褒禅山记》(板书)也是一篇游记。我们看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又是怎样写的。  设计意图:故意漏说“游”字,一为激趣,一为激发学生思考,初步感知本文与前两篇游记的不同。  2、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本文共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男生读一、四段,女生读二、三段,齐读第五段。),并思考:  A.本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6、内容,用简短的话加以概括。(每句不超过8个字)(点名提问)  B.课文哪些地方写到褒禅山的美景?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点名提问)  明确:A.第1段——山名考证;第2段——游华山洞;  第3段——游洞心得:第4段——观碑心得;  第5段——同游者谁  B.“有泉侧出”“其见愈奇”  3、多媒体展示褒禅山的风光图片。  4、小结。  本文写到褒禅山美景的地方很少,可见作者写作的侧重点并不在这里,而重在写游山过程中的感受。  三、研读探究  (一)研读第一、四两段  1、研读探讨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本段共六句话(提醒学生在书上标注序号),请梳理一下:褒禅

7、山有几个名字?各对应文中哪些句子?(点名提问)  明确:褒禅山华山花山  ②③④⑤  ①⑥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教师设疑①:第一段六句话中,第4句话明显不通,这个山洞到底是“华山洞”,还是“华阳洞”?你怎么看?(点名提问)  明确:抓住文中“所谓”二字可知,这是人们的讹传,这是别人说的,作者并不全信,可见作者谨慎采取别人的说法的严谨的态度。  (多媒体展示华阳洞图片加以印证,教师以严谨的态度为学生做出表率。)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教师设疑②:第3句话与山名无关,似可删去。你怎么看?  

8、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印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