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7973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关于国公共就业服务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其它相关论文题目:关于国公共就业服务研究综述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不断努力过程中,各项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其中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长期存在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对研究公共就业服务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为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服务外包;综述 公共就业服
2、务是指由政府出资向全体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它是政府调控市场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公共就业服务在减少失业、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调节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向失业者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劳务派遣、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多项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就业,还是防止失业保险、补贴带来工作动机方面负面影响的有效控制机制。 一、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发展到今天,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解决长期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
3、,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急需大量就业服务,且就业压力长期存在,客观形势对公共就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公共就业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阶段公共就业服务相关的管理立法比较落后,这往往会导致不规范的市场主体行为,对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以及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制约。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数量不足、结构单一,服务人员数量偏少 随着新增就业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下岗失业人员所叠加形成的
4、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为人力资源市场多项职能发挥的重要载体,其数量的不足和结构的单一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看,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的编制相对较少,每名工作人员约服务2万名劳动者,是发达国家的数十倍,街道、社区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也较薄弱,难以向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公共就业服务。 (三)缺乏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职业中介机构协作 目前的公共就业服务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难以满足日益庞大的就业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因此需要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职业中
5、介机构来协作。 (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不健全 现代社会经济形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工作的形式也越来越灵活,同时劳动力流动更加活跃,大型人力资源市场逐渐形成规模,依靠传统的社会关系网络传递就业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大规模劳动力流动的需要。 (五)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评估不完善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缺乏科学化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战略规划、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制度等制度框架,缺乏统一的绩效标准。 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法律法规 李宏(2007)认为要想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行为,为劳动力在劳动
6、力市场中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自主择业、就业机会均等和获得就业服务权利的实现,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就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及就业服务方面的立法。张晓博(2010)认为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依赖于规则的完善,我国相关权威性的法律文件少,法律效率低,立法的超前性、系统性和导向性不够,因此这方面的立法有待健全。 (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 在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中,要加大健全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培养和充实公共就业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李公达(2008)研究认为街道乡镇和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劳动力资源管理、落实积极就业政策、
7、实施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显著成效,但目前许多地方的机构和队伍建设不到位,服务质量效率与人民群众的就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发挥促进就业的作用。曾湘泉(2009)认为应该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内成立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局或中心,并在各大中城市设立直接领导的分支机构。同时作者还提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和未来发展应具有三个导向:即公共就业服务专业人员素质提升应以机构职能为导向、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和以服务规范化为导向。 (三)搭建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
8、就业服务体系 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就业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需求,所以需要探索搭建规范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就业服务体系。刘昕(2008)通过研究国外公共就业服务外包的实践,认为在公共服务外包的浪潮中,澳大利亚、荷兰、英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