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7919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关于制度的社会学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其它相关论文题目:关于制度的社会学研究综述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作为对社会结构的观念反映和行动表达,制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通过对制度定义、制度理论及其流派、制度类型、制度变迁及其形式的纵览和概括,为制度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并为制度的社会学意义和价值、制度演化的机制以及制度结构和社会功能研究,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制度;类型;变迁;模式;综述;制度社会学 制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思想家和理论家,在中国官方乃至大众语境中,制度问题是一个敏感的意识形态问题,从而也是官方垄断的问题,致使许多社会学家对制度这一社会学基本问题持回避和绕道走的态度。但随着对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终于意识到,制度问题其实也是影响社会发展或导致其他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制度并非我们过去简单认为的那样,仅仅是关于国家政权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意义上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作为社会学和社会科学价值中立境界下的社会事实,制度会对其他社会事实,尤其是社会进步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这样,研究制度及其变迁或演化以及制度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及其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制度的定义 制度作为一个分析单位,在不同领域被许多学者关注过,但较成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中。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制度分析”也日益成为新的研究范式。不同学科、不同学派的学者往往基于学科和研究视角的不同,提出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却犬牙交错的制度解释。综观各学科及其学派的研究,关于制度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义文化的制度定义。在文化人类学中,制度往往是从文化意义上理解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凡是能给人的行为以规约的社会文化形式都被界定为制度。经典社会学较多着眼于比较制度分析,在这种意义上,制度具有与人类学相似的特征。韦伯着重就制度进行了法律、组织和经济行动的比较分析。他认为理性和选择必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特定的制度框架下理解,这些制度框架包括习惯、传统、社会规则、宗教文化信仰、家庭关系、亲属关系、伦理约束、组织、社团、阶级、身份等级、市场、法律和国家。 2.结构-功能主义的制度定义。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他所说的社会事实主要指客观存在并对人的行动产生外在影响的社会现象,如公众意见、社会心理、思维模式和社会规范。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更多强调一种外在的社会状态,如社会秩序和集体意识,力图在客观上把握制度。帕森斯把社会行动看作一个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制度只是其中一个子系统。默顿认为社会制度对行动者有两重作用:一种是对行为的外在约束,二是激励和压制行为。而这种机会的选择是在社会制度所能容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其实这两种作用是同一种作用,即制度的约束作用。 3.社会交换和博弈论的制度定义。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道格拉斯C诺斯说:“制度是一个社会中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制度是为决定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它旨在约束追求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1]225 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从博弈论的角度表达了他对制度的理解。认为制度包括博弈的三个层面:一是博弈的参与者,尤其是组织;二是博弈的规则;三是博弈的均衡器。他本人倾向于把制度理解为博弈的均衡器,是“使博弈重复进行的共有理念和自我维持系统。”[2]1-2 4.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论的制度定义。制度多被界定为行动主体交往和互动的规则。哈贝马斯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审视了制度认为“人们在日常交往实践的有效范围内,形成了一种跨越多层面的交往理性,这种交往理性同时还为彻底被扭曲的交往和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准绳”。[3]129吉登斯认为:“我们把社会总体再生产中包含的最根深蒂固的结构特性称为结构性原则。至于在这些总体中时空延伸程度最大的那些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称其为制度。[4]80韦森在其《社会秩序的经济分析导论》中认为:制度应该用制序替代,而制序是(这样)一个从习惯到习俗、从习俗到惯例、从惯例到法律制度的动态的内在逻辑发展过程。”[5]240 5.心理主义的制度定义。凡勃伦从心理深层考察了制度及其特征后认为:“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可以把制度概括地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如果就其一般特征来说,则是这种精神态度或生活理论,说到底可以归纳为性格上的一种流行的类型。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6]139在这里制度并不是一种纯粹外在的社会规范或规则,而是经由社会化内化为行动者社会角色的人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 6.社会组织论的制度定义。凡勃伦的继承者康芒斯在其《制度经济学》中把制度抽象地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7]81强调制度的主动方面,制度可以解放个体行动,因为它可以让个体摆脱其他个体的侵害。作为老制度主义学派的代表,沃尔顿哈米尔顿指出:“制度意味着一些普遍的永久的思想行为方式,它渗透在一个团体的习惯中或一个民族的习俗中……制度强制性地规定了人们行为的可行范围”。后现代制度论者霍其森认为:“制度是通过传统、习惯或法律的约束所创造出来的持久的行为规范的社会组织。”[8]226-228 7.预期行为理论的制度定义。哈耶克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新自由主义者将制度与预期相联系,认为“制度必须被定义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根据他们各自的专有知识形成对他人的行为预期。这种预期通过使人们行动的相互调适成为可能,从而被证明是正确的”。[9]9 以上这些定义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道出了制度的部分内容或制度的不同方面,对这些内容和方面的有机整合可以轮廓地看出制度的基本结构,即制度是在社会或群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调节、规范其中各行动主体之间互动关系和互动行为的社会规则或规范,其中包括强制性规范和非强制性规范,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显规则和潜规则。对制度概念和意义的征引,以学者研究的需要和言说的语境为准,毋须做十分明确的界定。但作为专门的制度理论和制度社会学研究,则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类说明制度的各种类型及其特征,以便结合社会现代化,尤其是中国的现代化,对制度及其变迁提出相对明确的展望。 二、关于制度的类型学研究 对于制度这个概念,在现实中虽存在不同理解,但并不妨碍对制度的分类研究。制度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但被学界广泛采用的分类标准和相应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诺斯根据其制度定义所提供的制度分类是目前影响范围较广的一种分类方法即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如法律、法规、政府政策以及契约等,从本质上讲具有强制实施的特点。非正式制度是主要包括观念、习俗、惯例等,具有经验性和自发性,是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产生的,诚如迪尔凯姆所说,非正式制度虽不具有强制性,却对群体成员和进入者具有外在约束力。 2.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在柯武刚和史漫飞的著作中按照起源,把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被定义为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如习惯、伦理规范、道德和礼仪等。而外在制度则被定义为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如法律、法规、政策等。[10]122-126 3.制度的领域划分。根据人的社会行为的性质和活动领域一般可将制度具体划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在这里行为主体的状况成为制度主观性的来源。他们在不同形式的实践中产生了对实践对象结构和秩序的不同认识,并依据这种认识建立了调节自身行为的制度规范或规则,以满足实践对象结构性和整体性的要求。 4.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这是根据制度层次和作用范围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类。一般说来,宏观制度是对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秩序和结构的总体状况的反映,如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它们具有宏观的规范和约束功能。微观制度是对社会组织较为具体的生产、运行和管理过程,以及社会关系的结构和秩序的反映,如生产管理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等。它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为具体的操作性。 5. 软制度和硬制度。从制度哲学的角度看,在制度结构中存在着“软制度”和“硬制度”两个部分。所谓“软制度”,主要是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内在联系的各项制度和规则,如道德信念、传统伦理、风俗习惯等等,“软制度”往往与人力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硬制度”主要是各种成文的法规和条款等,如国家和政府颁布的各种法规和条例,各个社会组织所实行的具有一定的理念和实践边界的规章制度等。[11]269-270 6.社会规则和个人规则。张旭昆先将制度分为社会规则和个人规则,然后根据约束强度将制度(规则)进一步划分为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强制性规则的特征在于个别主体可以通过不遵守它而受益,同时伤害其他遵守者,故必须通过对违规者实施惩罚来强制人们遵守。非强制性规则如语法规则,人们遵守它,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别人,无须通过对违规者实施惩罚来强制遵守或推行。[12]3-9但这里的非强制性规则已经超出了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属于非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东西,故而略去不考。我们可以分别在四种不同的意义上讨论制度,这就是国家法令、法规和政策意义上的制度、社会行动的规则意义上的制度、社会规则和社会流行意义上的制度以及包括这所有情况的最广泛意义上的制度。至于具体的制度称谓究竟意有何指,则随研究、探讨和指称的问题及其情境而定。 三、关于制度的理论研究 斯达克认为新制度主义以经济行为嵌入在非经济的社会关系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