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案瑞兽图案概说

传统图案瑞兽图案概说

ID:18149433

大小:2.22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14

传统图案瑞兽图案概说_第1页
传统图案瑞兽图案概说_第2页
传统图案瑞兽图案概说_第3页
传统图案瑞兽图案概说_第4页
传统图案瑞兽图案概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图案瑞兽图案概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统图案瑞兽图案概说来源:《中国传统图案》 更新时间:2006-9-1310:09:35  中国古代图案艺术的早期形态,首先要数神兽图案与一般动物图案了。在上古时代,「禽兽多而人少」(《庄子·盗拓》),「人与禽兽居」(《庄子·马蹄》)。人们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如其毛;未有丝麻,衣其羽皮。」(《礼记·礼运》)先民们虽然受着凶猛禽兽的威胁;但却又从它们身上求得食物和衣料。因而能给人们带来益处的禽兽,便被人们视为神灵之物,具备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受到崇敬。这样,有关动物的神话,以及有关动物的图画和图案也随之而产生。到了农牧经济和农业经济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依然离不开动

2、物,它们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崇拜。千百年来,中国社会中,不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常把美好愿望寄托于善良的动物之神,以祈求平安、吉祥、幸福。魏晋以后,由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人们精神世界里除了自然神以外,又增添了人格神——佛,有些动物神因此被冷落,但随着佛教艺术的兴起及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另一些神异动物却流传得更广。  历代岩画、陶塑、陶瓷器、石刻、石雕、画像石、画像砖及其它工艺美术品,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动物图案艺术遗产。尤其值得珍视的,是那些经中华民族创造、发展、综合而逐渐演化成的理想化的瑞兽图案。它们被赋予吉祥的寓意,且被广泛地应用于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领域,至

3、今仍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龙、凤和麒麟。  中国传统瑞兽图案种类繁多。形象独特,艺术手法高超。这些富有深邃文化内涵的瑞兽图案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艺术才能和创造精神。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形象,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物和动物  文化艺术起源于生产和生活。工具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在中国古代草原游牧文化地区,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岩画点,〔一〕画面上多为动物题材(图一~图二)。图一图二  它们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古代游牧文化地区先民的生活状况:他们以原始狩猎经济为主,注意的是动物,敬畏的是动物,力求驾驭的也是动物,

4、动物与人休戚相关。牛、羊、虎、鹿等动物与自然状貌,以及人类与它们格斗的场面,很自然地描绘在岩画之中,我们今天能据之想像史前人类恢宏的生活情景,并观赏到远古动物的形象。原始社会时期,狩猎民族的装饰艺术以动物纹样为主。植物纹样极少出现。这印证了原始艺术研究者对狩猎民族美术特征的论断。  〔二〕在中国中原地区,先民逐渐从原始狩猎经济向原始农业经济过渡之后,动物依然是人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原始时代进入文明史。在制陶工艺中,人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显露。其中,动物形陶器与陶塑的设计和制作,表明了先民的塑造技术已达到较成熟的阶段,其造型设计开创了中国工艺

5、设计的历程。在一些著名的彩陶器纹饰和玉雕作品中,出现了类龙形象及几种鸟形、兽形图案,此实为龙凤形象的前身(图三~图四)。这都说明原始人类生活与动物密切相关,人类对动物产生了既畏惧又崇拜的意识。图三图四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与祭祀  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奴隶们创造了灿烂的青铜器工艺,在中国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青铜器主要用于宗教祭祀活动,成为贵族奴隶主、权势和地位的象征。青铜器工艺的造型和装饰,是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工艺和造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各种动物的形象和神异的兽面纹装饰,显示了卓越的审美能力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关于兽面纹的由来,历来解说不一。其中的饕餮纹

6、一词,见于《吕氏春秋》:「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言及其身,以言极也。」宋人根据这一记载,定名为饕殄纹,以后历代沿用。近代学界对这一定义提出质疑:饕餮应用于青铜器装饰中,似乎与《吕氏春秋》的这一记载并无直接的联系。饕餮纹与夔龙、夔凤纹等均为想像中之奇异动物,应由自然界中之牛、羊、虎和爬虫等动物形象演化而来,目前学界一般统称为兽面纹。兽面纹的产生可能与原始社会狩猎经济的动物崇拜、祖先崇拜和远古图腾崇拜等因素有关。这些怪异形象大概作为象征符号,指示某种超越世间的权威神力。「这种纹样对被统治者、异氏族、部落是恐怖、威吓的象征,而对统治者、本氏族则具有保护的神力。〔三

7、〕兽面纹呈现一种凝聚而静止的神秘美感,它包含的深沉、原始的宗教性观念内涵,难以用语言概括,也难以为今人理解(图五~图六)。图五图六   强烈的运动感——中国传统图案的审美特征  中国动物图案,重视结构形式的生命感和律动感,不追求自然形体的逼真摹写,力图通过动物的跃动瞬间及内在结构来表现动物的旺盛生命力。这种审美特征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反映出当时社会思想的剧烈变化。如中山国墓葬出土的战国青铜翼兽,就是一件划时代的作品(图七)图七  翼兽形象介于龙,虎之间,昂首展翅,有腾飞之态;兽全身用银线错成卷云纹,图案精细简炼;造型气势轩昂,动感很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