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心悟+李士懋+田淑霄

脉学心悟+李士懋+田淑霄

ID:18148220

大小:84.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9-14

脉学心悟+李士懋+田淑霄_第1页
脉学心悟+李士懋+田淑霄_第2页
脉学心悟+李士懋+田淑霄_第3页
脉学心悟+李士懋+田淑霄_第4页
脉学心悟+李士懋+田淑霄_第5页
资源描述:

《脉学心悟+李士懋+田淑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脉学心悟》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田淑霄名师介绍:李士懋(1936.7~)男,山东黄县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基专业博士生导师,高徒导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内科、温病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为中医脏象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心脑理论与心脑血管病的研究。临床崇尚经方,形成以脉诊为中心的辩证论治方法。擅长中医急症及心脑血管病。1962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临床工作,1979年调入河北中医学院任教至今,现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徒导师,国家新药评审委员。      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成为我国中医

2、院校第一届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六年间,受秦伯未、任应秋、刘渡舟、赵绍琴、董建华等诸多老师的教诲,打下了较扎实的中医功底。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锻炼了坚实的临床功底。  1979年调入河北中医学院从事教学临床,又系统学习了中医经典及各家著作,理论有了较大提高。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以脉学为中心的辩证治体系,以心脑血管病为临床专长。代表专著有《脉学心悟》、《温病求索》、《濒湖脉学解索》、《中医内科急病医案辑要》等。  发表学术论文计78篇,专著及合著16部。科研9项。研制并获临床批件新药5项。获奖情况: 降脂胶囊的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软脉胶囊

3、的制究(新药基金资助项目)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脑栓通胶囊的研究,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社会兼职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委员顾问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心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肺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新药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药基金评审专家脉象千变虚实为纲脉象确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医家将其分为24种脉,27种脉,34种脉等,另外还有怪脉、真脏脉。而且,两手脉象可各不相同,寸关尺三部亦可各异。除单脉外,常又有很多兼脉,纷纭繁杂,的确难于掌握。如何执简驭繁、纲举目张呢?历代医家都作过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将脉分为阴阳,以浮沉迟

4、数为纲,或浮沉迟数虚实为纲,亦有将浮沉迟数虚实滑涩合为八纲者。景岳独具慧眼,提出以虚实为纲。曰:“千病万病不外虚实,治病之法无逾攻补。欲察虚实,无逾脉息。”又曰:“虚实之要,莫逃乎脉。”脉虚证虚,脉实证实。  脉的虚实,当以沉候有力无力为辨。因沉候为本,沉候为根,沉候的有力无力,才真正反映脉的虚实。对此,《内经》及后世医家都有明确的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为?歧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帝曰,诸阳之反,其脉何为?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对这段经文,景岳阐述得很清楚。他说;“脉至而从者,为阳证见阳脉,阴证见阴脉,是皆谓

5、之从也。若阳证虽见阳脉,但按之不鼓,指下无力,则脉虽浮大,便非真阳之候,不可误为阳证。凡诸脉之似阳非阳者皆然也。或阴证虽见阴脉,但按之鼓甚而盛者,亦不得认为阴证。”这就明确指出,即使临床表现为—派阳证,浮取脉亦为洪数的阳脉,但只要按之不鼓,指下无力,就是阴证、虚证。即使临床表现为一派阴证,脉见沉迟细涩等阴脉,但只要按之鼓甚,便是阳证、实证。《医宗金鉴》更明确指出:“三因百病之脉,不论阴阳浮沉迟数滑涩大小,凡有力皆为实,无力皆为虚h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

6、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31。”《脉学辑要》亦云;,“以脉来有力为阳证,脉来无力为阴证。”《医家四要》云:“浮沉迟数各有虚实。无力为虚,有力为实。”但必须指出,若脉过

7、于强劲搏指,不得作实脉看,恰为胃气衰败,真气外泄之脉。  脉以沉候为准,沉取有力为实,沉取无力为虚。对此观点亦有持异议者。《脉理求真》就提出:“脉见有力无力难”。共提出四点理由:其一,“脉见坚劲有力,症见腹痛喜按,呕逆战栗,其脉可作有余而用苦寒泻实之药乎。”若腹痛呕逆战栗,为脾胃阳虚。而坚劲之脉,已无和缓之象,恰为胃气衰败,正是真气外泄之虚衰脉。其二,“脉见虚软无力,症见腹满喘急痰鸣,其脉可作不足而作桂附理中之药乎。”脉虚软乃正虚,正虚恰可腹满喘急痰鸣。若以腹满喘急痰鸣为实证,则脉之虚软,当为轻取虚软,按之当有力,此脉属实。其三,“脉之所鼓在气,而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