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4170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导学案编制:梁勇使用时间:2010.9编号:04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学案“上课前自主学习部分”。2.初步思考教材上第17页、第19页和第20页上的问题。3.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可与同学讨论也可问老师。【学习目标】1.了解内阁和军机处的历史知识;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重大措施,理解其边疆政策的现实意义;初步了解中国近代时期晚清王朝所做的一些政治改革。2.结合所学知识和本节各种图文资料进行综合
2、思考和分析,学会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脉络。结合现实问题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以正确对待现实问题。3.深刻体会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政体的恶劣影响及由此造成的中国社会落后,产生认识和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历史的强烈欲望。【课前自主学习】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1.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有什么影响?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说明了什么?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的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影
3、响:废丞相职位,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然而又导致丛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明永乐帝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说明了专制皇权的加强。2.军机处是怎样建立的?如何评价?建立:清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来又由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评价:①军机大权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加强。②办事效率较高。③决策封闭性。3.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及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机构:理藩院
4、。4.密折制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略:见教材第18页。5.元明清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有过什么变化?元代在西南地区已经形成土司制度。从明代开始,已经出现了废除土司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到了清代,特别是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地施行“改土归流”5。乾隆时代,很大一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这样的变化,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6.改土归流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中央集权。含义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的政治措施。概况明开始改土归流、清雍正时大规模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很大一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意义改变了割剧纷争的局面,加强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促进
5、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课堂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勇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勇同时下令废
6、除中书省和丞相。材料三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事文书共1160件。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207件文书。(1)材料一、二说明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①吸取了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②明朝进行地方体制改革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③丞相胡惟勇擅权专恣。除此外教师还可补充其它原因,如: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统治(或为了强化皇权)。(2)材料一反映明太祖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怎样的改革?改革后所设机构有何特点?废丞相,权分六部。特点:以分权方式集权于皇帝。(3)结
7、合材料二你如何看待明太祖的这一改革措施?(认识评价: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即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去分析思考)。一方面:皇权对于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另一方面:废丞相后,缺少了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丛杂的政务集中于皇帝一人之身,皇帝不但精力不够,才能和经验也难以胜任,这必然导致积压、失察、拖拉、草率等不良结果,最关键的是影响办事效率。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
8、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