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 习题

《德育论》 习题

ID:18122624

大小:134.42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8-09-14

《德育论》 习题_第1页
《德育论》 习题_第2页
《德育论》 习题_第3页
《德育论》 习题_第4页
《德育论》 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论》 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论》课程练习题库1单项选择1.狭义的德育专指A.道德教育2.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是受C.苏联教育学的影响3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是B.政治教育4.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B.政治教育的范畴5.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侧重B。政治教育部门6.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守一”指的是C.道德教育7.率先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拉开了道德教育本质讨论序幕的学者是B.鲁洁8.德育对精

2、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指的是它的A.文化功能9.德育能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这体现了它的C.经济功能10.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C.政治功能11.学校德育通过哲学及各科教学可以在新一代的思想上系统、完整地树立起作为世界观一部分的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这体现了它的D.自然性功能12.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育的D.个体发展功能13.通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

3、是德育的D.个体享用性功能14.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A.超越性15.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是德育的B.导向功能16.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已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这是德育的A.神学目的论17.强调个人价值的权威性和独特性,认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价值,使他们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实现道德上的自由或自治。这是德育的B.个人中心目的论

4、18.认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德育的C.社会中心目的论19.德育的神学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托马斯·阿奎那20.德育的个人中心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B.卢梭21.德育的社会中心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涂尔干22.我国《小学德育大纲》颁布于B.1993年23.我国《中学德育大纲》颁布于C.1995年24.德育内容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在呈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不自觉的特点的是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25.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德育内容呈示形式上具

5、有绝对灌输特色的是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

6、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26.学校德育由对灌输模式的批判走向对自主道德、理性能力等等的强调,德育内容的呈示形式方面开始出现许多尊重道德学习主体性的努力的是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27.以生活为基础来开展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在性质上应A.凸显生活性28.以生活为基础来开展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在目的上是A.凸显生活性29.以生活为基础来开展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

7、,在内容上要C.取材于现实生活30.以生活为基础来开展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在方式上应D.通过实际的生活31.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32.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柯尔伯格33.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班杜拉34.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关心A个体内部的冲动、思想、感情35.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天生的无意识结构部分是A.本我36.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控制本我,但是以来自本我的能量为依托的是B.自我37.在弗洛

8、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作为人格的象征、社会道德的代表,是人格的最后形式而且是最文明部分的是C.超我38.柯尔伯格进行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研究时采用的方法是B.“两难故事法”39.根据柯尔怕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1)的儿童是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40.根据柯尔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