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2157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浅谈低碳文化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低碳文化构建[摘要]低碳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科学的文化,有其丰富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低碳价值观、低碳动力、低碳意识、低碳态度、低碳能力和低碳行为上。通过低碳理论研究、创立创新低碳文化理念,大力宣传和重视低碳文化教育等途径和手段,加强低碳文化构建工作,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文化;内涵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度,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最近几年来,气候变化的速度已超乎人们的想象。200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说:“最近的科学证据表明,重大而广泛的气候变化已经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发生着。例如,自上个冰期以来北极变暖的大
2、约一半是在最近10年间发生的。”[1]全球变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对全球社会、经济、政治甚至整个人类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在全球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背景下,“低碳经济”这一概念诞生了。低碳经济,是指在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应的简约俭朴、崇尚生态自然的低碳文化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力图在低碳
3、经济模式的指导和借鉴下,对低碳文化的内涵及构建思路加以阐述。一、何为低碳文化低碳文化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人们co2低排放的思想认识、行为态度、道德伦理、规范制度等精神因素的总和。低碳文化是低碳经济的内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社会建设的动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低碳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低碳价值观价值观是人对事物的属性,满足人的需要程度的总体评价和看法,反映的是事物的使用价值和功能。低碳价值观的评价标准不仅以人为尺度,而且以更深层次的自
4、然生态为尺度。在认识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上,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惠共生为发展的准绳。在价值关系方面,即承认自然对人的各种价值和功能,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要承认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即它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生命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要求尊重自然,以审美和欣赏的态度热爱大自然,以高尚的情怀和人性关心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追求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物质满足与人的心灵净化之间的平衡协调,寻求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二)低碳动力低
5、碳文化的核心动力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力求达到三方面的和谐统一、均衡发展,即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的统一、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的发展既脱离不了社会环境的影响,还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优美的自然画卷能给人提供视觉和心灵美的享受,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和灵感,丰富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变得宁静而致远,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其身心平和,富有智慧,人生充实而有意义。反过来,人类在从大自然母亲那里获得慷慨馈赠的同时,心怀感恩,从而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和动力进行物质
6、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低碳意识首先,低碳意识表现为责任意识。由于我国受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等国情限制,加之处在社会转型期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又面临着技术和资金的两大瓶颈,单纯依靠政府和企业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民众自觉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百万民众的低碳行动是推动低碳生活的力量源泉,也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保证。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斯泰纳说:“在低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这就需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进行科学合理消
7、费,为促进低碳发展协同努力,为兑现我国向国际做出的减排承诺做出个人应有的担当。再者,低碳意识还要具备节俭意识。节俭意识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电、节水、节能的好习惯,尽量将个人的碳排量降低。提倡“勤俭节约型”的生活方式,杜绝挥霍和浪费,崇尚简约、精致而纯粹的生活。最后,推动低碳减排,还需要公众具有环保和“碳汇”意识。“碳汇”主要指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绿化手段和方法,净化空气,吸纳空气中的co2以美化环境的活动和过程。通过引导公众树立环保和“碳汇”意识,珍爱自然,呵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