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45680
大小:16.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3
《浅析和谐社会与公民素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和谐社会与公民素质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民 素质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提高社会全体公民的素质,从道德修养、科学素养、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从而使公民主动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真正地与和谐社会相适应。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公民,作为和谐社会的主要元素,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应着力提高自身素质与和谐发展的能力,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感,焕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自身的努力,推进和
2、谐社会的建设,使自己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单位、和谐团队乃至和谐家庭的实践者。 笔者认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公民自身来说,应从三个方面正确地认识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成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合格公民。 一、具有高素质的公民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只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终受益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因此,公民素质的提高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首先,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
3、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全体成员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建设,社会这架巨大的机器要有效地和谐运行,既需要法制作为刚性的调节器,也需要道德作为社会的润滑剂。提高公民素质,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要加强知荣耻、辩是非、明对错、分恶善、识丑美教育。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全体公民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才能在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时,相互理解、相互退让,化解矛盾,消除冲突,也只有如此,社会才能够安定和谐。 其次,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公
4、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还需要大力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倘若一个社会的公民文化低下,愚昧无知,喜好迷信,那么这个社会的落后、不和谐则是必然的。因此,全民道德修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必须同步进行。要大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文明,反对愚昧,要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了解自然现象,认识自然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和生活,以文明、健康、科学的方式做一个现代公民。 二、具有高品位的公民 和谐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公民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然而,在物质条件优越、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大众审美时尚和审美价值出现了世俗化、多元化和功利化
5、的趋势,借助现代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通俗读物、流行歌曲、电影电视、商业广告,以其多样快速的声光形式构成了一个感性横流的世界。这导致了很多人把审美活动误认为是纯粹的感性活动,好看、好玩有趣、刺激的东西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审美情趣仅仅表现为感官嗜好和兴趣。这些对年轻人的影响颇深,他们更容易趋之电影电视明星、流行时尚,认为流行即美、怪异即美、款星大腕即美,满足在一种形而下感官愉悦的层面上。社会上这些媚俗的、低级的东西误导着审美方向,使部分人审美意识出现混乱,审美情趣仅是欣赏浅表形式,对瞬间快感的迷恋使审美活动成为“短平快”的一项感官消费,使审美活动从崇高顶端坠落世俗地
6、面,使审美变成了一种“伪审美”,美感为一种“伪快乐”,从而影响了美向人们心灵深处、精神层面的升华。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文明的、健康的社会,其公民必须具备较高文化修养和较高审美品位。因此,要求对人们普及审美教育,以提高全体公民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有能力去辨别和鉴赏真善美和假恶丑,摒弃低级趣味、庸俗低劣、封建愚昧的东西。大众文化的方向应该是高雅的、文明的、健康的活动,目的是将社会创造成一种健康向上、宽松和谐、优美典雅的文化环境,引导人们做热爱生活的人,有生活情趣的人,有较高审美能力和有创造美的能力的人。 三、具有较高法律意识的公民 和谐
7、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邓小平同志科学地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才能和谐,共同富裕才能和谐,两极分化不可能和谐,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今天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而,目前社会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之间的矛盾;经
8、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转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