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正弦定理课件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正弦定理课件

ID:18010536

大小:42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9-12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正弦定理课件_第1页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正弦定理课件_第2页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正弦定理课件_第3页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正弦定理课件_第4页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正弦定理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正弦定理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学习目标1.了解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2.初步掌握正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一、知识回顾:(一)最基本的边角关系: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二)内角和:A+B+C=(三)Rt△ABC中最基本三角函数:CABbac1.1.1正弦定理(1)直角三角形中:ABCabc斜三角形中这一关系式是否仍成立呢?课题引入二、提出问题: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同理可得(2)如图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从而DABCabc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则由(1)(2)(3)知,结论成立.仿(2)

2、可得D(3)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且角C是钝角如图,交BC延长线于D,过点A作AD⊥BC,CAcbBABCC1abcO如图:外接圆法: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正弦定理变式:提醒:三角形是由3条边和3个角组成的,那么我们在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只需知道其中几个量,就可求出余下的几个量?有没有前提条件?结论正弦定理的运用条件: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任一边;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已知三角形的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边和角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课堂互动讲练考点突破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考点一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任一边解三角形的基本解

3、法是:若所给边是已知角的对边时,可由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再由正弦定理求第三边;若所给边不是已知角的对边时,可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再由正弦定理求另外两边.在△ABC中,已知a=8,B=60°,C=75°,解三角形.【思路点拨】已知两角和一边,可由内角和求第三个角A,再由正弦定理求b、c.例1【点评】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求第三个角时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求边时可用正弦定理的变式,把要求的边用已知条件表示出来再代入计算.互动探究1在△ABC中,已知c=10,A=105°,C=30°,试求b.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考

4、点二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首先用正弦定理求出另一边对角的正弦值,再利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看能否判断所求这个角是锐角.当已知的角为大边对的角时,则能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为锐角,当已知小边对的角时,则不能判断.例2【思路点拨】由c>a可得A为锐角,由正弦定理求出sinA,从而求出角A,再由内角和定理求出角B,最后由正弦定理求得b.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可以从三边的关系入手,也可以从三个内角的关系入手.从条件出发,利用正弦定理进行代换、转化,求出边与边的关系或求出角与角的关系,从而作出准确判断.在△ABC中,若sinA=2sinBc

5、osC,且sin2A=sin2B+sin2C,试判断△ABC的形状.【思路点拨】利用正弦定理将角的关系式sin2A=sin2B+sin2C转化为边的关系式,从而判断△ABC的形状.例3【点评】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其是否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等,要特别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区别.互动探究3在△ABC中,若sin2A=2sinBsinC,且sin2A=sin2B+sin2C,试判断△ABC的形状.”,试判断△ABC的形状.解:由sin2A=sin2B+sin2C,得a2=b2+c2.∴A=90°.

6、∵sin2A=2sinBsinC,∴a2=2bc,∴b2+c2=2bc.∴b=c,∴△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方法感悟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实质是判断三角形的三边或三角具备怎样的关系.由于正弦定理非常好地描述了三边与三角的数量关系,所以可利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的统一,便于寻找三边或三角具备的关系式.利用正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常运用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将边化为角,有时结合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如诱导公式、和差公式),得出角的大小或等量关系.3.由于正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都是等式,在求解三角形中的某个元素时,可运用方程观点结合恒等变形方法巧解三角形.只要涉及三角形的两

7、角及对边的4个元素知3即可解三角形,即求出另3个元素.正弦定理的运用非常广泛,包括一些抽象性很强的平面几何结论,都可用正弦定理进行分析与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