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02501
大小:3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2
《同业对标典型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调控一体化建设及运行管理2.调度一体化及业务转型3.调度规范化、精益化管理4.加强地县调控专业管理5.继电保护、安自装置管理6.调度应急体系及安全内控机制建设 调度所“调控一体化”实施方案建议 根据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总体部署和“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我公司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实际,就转变调度“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及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公司领导批评指正。一、电网调度运行现状1、电网概况 截止2011年底,调度所共管辖35kV变电站24座,其中21座采用“集中监控,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监控运行管理模式,其余3
2、座采用少人值班模式(3名值班员值守)。调度自动化系统全部覆盖所辖变电站,并具备“四遥”功能,其中除苏集变以外,其余变电站均已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具备无人值守条件。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
3、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2、组织机构 2011年3月起,调度所实行变电站无人(少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在公司本部设立调度班、远动班、监控中心、操作队四个班组,共计员工31人。其中,调度班7人,监控中心6人,负责调度管辖范围内35kV及以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工作。目前,调度所已对调度班和监控中心业务进行了初步整合,为
4、深化“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工作积累了一点经验。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1、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省公司“三集五大”工作部署,按照“大运行”体系建 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农电公司实际,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以提升电网运行绩效为目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主线,优化调度业务流程,完善电网运行体系。2、建设目标 优化整合公司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资源,推进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的高度融合,实现“调控一体化”;优化调度功能结构,推进电网调度业务转型,提升电网运行调控能力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三、建设内容和实施计划 现
5、阶段“调控一体化”体系建设应包括变革运行管理模式、调整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
6、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岗位设置、培训考试、场所改造、完善规章制度、技术支撑系统改造等六个方面主要内容,编制具体实施方案。1、变革运行管理模式 按照省公司“大运行”要求,县调负责县级电网调控运行,调度管辖县域35kV及以下电网;承担县域内35kV及以下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合并成立调控运行班,实现县调层面的“调控合一”。 2、调整岗位设置按照省公司“县调人员总体测算”办法,阜阳农电调度属于中型县调,基本定员23人。
7、其中调控员16人,调控运行班拟设置班长1人,需要增补的调控员将通过招聘,在公司范围内(主要面向原变电站值班人员)选拔、择优录取。调控值班人员在调控大厅内同值值班,每值人员为4人,待人员全部到位后,执行四班三运转值班模式。调控中心主要承担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紧急遥控操作等职责。另设方式班2人,保护班2人,自动化班2人。 变电站完全撤人后,可在城区周围设立三至四处运维操作站,以缩小作业半径。运维站主要负责调度指令的分解、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巡视等工作。运维站在调控中心的指挥下开展工作,接受调控中心的调令,进行相关工作。
8、3、培训考试 成立由调控中心主任为组长、各专业班长为组员的培训小组,按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