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02025
大小:33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2
《古代民居福建之旅校本教材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民居福建之旅》校本教材案例第二章古代民居福建之旅福建古代建筑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而闻名于世。不管是寺庙宫观,抑或普通民居,均表现出既是中原文化的延伸,又具自身独特的风格,在时序上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许多明、清建筑在风格、作法上仍常常留下北方唐、宋时期的特征。如盛行于宋代的虹梁桥,在北方及中国其他地区早已绝迹,而闽东、闽北至今仍有留存,直至近现代也还在修建。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封建统治中心,福建的能工巧匠们往往能根据福建复杂的地质条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有所创新,而不受官方法式的束缚。福建沿海,宋、元时期的石桥、石塔和闽西南的生土建
2、筑,都是这种创新的产物。福建古代建筑的另一特点,体现为类型的多样性。古建筑根据其功能分为寺院、宫观、教堂、书院、文庙、民居、宗祠、城堡、城墙、塔、桥、牌坊、经幢及水利工程等类别。第一节福州之旅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福州是一个“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据统计,福州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福州历史文物古迹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富特色,有较为完整的历史脉络。正是丰富的文物古迹,使福州市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民居建筑则是这一城市的名片。 福州城内的三
3、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福州三坊七巷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三坊七巷街区,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四十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一、三坊七巷的由来及其价值1.三坊七巷的由来“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
4、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
5、gionalpositionandachieve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
6、”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杨桥巷 因西通杨桥而名,现扩建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觉民故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有相当部分保存下来。郎官巷 巷的西端通南后街,巷的东头通闹市东街口。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此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7、、翻译家严复的晚年也住在巷内。塔巷 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爿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黄巷 据志载,晋永嘉年间(307~312年)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唐代崇文馆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
8、这里,黄巢兵入福州,“以璞儒者戒无毁,灭炬而过”。宋代崔大夫及第,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明代侍郎萨琦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