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现状与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现状与走向2007-09-0612:32:41
2、分类:我国的近现代美术教育,自上个世纪初始至今日,已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旅程,它给我们今天的艺术院校的广大师生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也给中国的艺术教育奠定了一个较为稳固的基础,为本世纪的发展作了较好的铺垫。而在这新世纪之初,面对着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趋势,特别是电脑的日益广泛的应用,无疑又给大学的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使命与任务,使我们每位学子都借鉴以往,而又展望未来。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一些西方宗教油画进入中国,而后又有传教士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
3、入宫廷专事油画等到以李铁夫、李叔同、李毅士为先导的留学习画及稍后大批学子赴日本、欧洲学习美术,继而学成回国,开始为西学东渐中的美术及美术教育开拓天地。从1902年南京两江师范始设图画、手工、音乐课程(图画手工科),及其后河北、保定的北洋女师范的图画手工科,四川、直隶(今河北)、河南、上海等省市相继创立专门艺术学堂,至民国时期由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一大批艺术院校的兴起和建国后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美术教育的发展,在今天已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美术教育网。民国初年,特别是“五四”前后,随着“德先生,赛先生”这样的大趋势,传统
4、派画家或者为保存国粹,不为社会的变化而顿时改变艺术观和审美情趣,或者在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基础上,与时代造化,在传统基础上求变。但在时代影响下,师夷长技已不可逆转,特别是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画家的推动,在社会上逐步形成了“京派”及北方画家群、“海派”及“江浙画家群”、“岭南画派”与广东画家群,并在这些画家的带动下组织了相当数量的画会或研究会,创办了渗和中西画法的艺术院校,极好地形成了学艺氛围,造就了富有朝气的艺术新秀,为西洋艺术在中国这片古地上生根发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艺术院校中,较为著名的有李叔同执教的浙江两级师范(
5、图画手工专修科)、徐悲鸿执掌的中大艺术系、林风眠的杭州艺专、刘海粟的上海美专、颜文樑主持的苏州美专等(详见《中国西画五十年1898—1949》)。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形成较有体系的艺术教育的重任却落在了徐悲鸿,林风眠和刘海粟等画家身上。徐悲鸿倡导写实主义,旨在建立一个健全的写实学派,主张用西画的写实精神来改造中国画自明清以降的萎糜不振,并提出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可采入者融之”。在他所带领的学派下,汇聚了一批深具造诣的画家群,在培养新人的同时也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徐在自己的
6、教学中还提出新“七法”(一、位置得宜,二、比例正确,三、黑白分明,四、动态天然,五、轻重和谐,六、性格毕现,七、传神阿睹),为中国美术在写实方面的复兴作出了重大努力与贡献。他关注造型基础,关注社会,写实的手法适应于一般性群众的认可与接受,适应于民族危亡的社会形式与时代主题。(因为处在灾难深重之中争取解放的中国,迫切需要文艺作为开发民智,振奋民族精神,认清社会现实和解放道路的工具,作为“生活的教科书”。而写实方法是现实主义一般技法的前提,再现的形象真实性有利于大众的欣赏和认知,是时代、历史的客观选择。)但徐由于对西方现代艺术
7、偏执的观念,其激烈排斥西方印象主义,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等现代流派及其代表性画家(有与徐志摩论战为证),过分地注重对写实的要求,这种狭隘性又极大地限制了中国艺术家及艺术青年全面认识西方艺术以便广采博取各种流派之长,贻误了中国美术向现代发展的进程。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
8、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就在徐孜孜以求写实的同时,林风眠的调和东西方艺术,正响应蔡元培号召在杭州异军突起,他所创办的国立艺术院正在西子湖畔孕育着中国艺术的另一朵奇葩。国立艺术院在短时期内的迅速发展,不仅有林所营建的良好艺术气氛的原因,而且也颇带点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学校毗邻西湖,东西南北皆有杭州的风景名胜,更有团结在林周围的雄厚的教师队伍和一心向学、兴趣颇胜的学生。只所以林的艺术院在当时能
9、较顺利地发展,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是源自于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主持的学术气氛。当然,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林风眠个人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和其整个美学体系以及对艺术所采取的态度。林在高扬主体精神的前提下,调和互补中西审美精神。他的美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从林风眠早期的油画作品,以及建国后那些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