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

ID:17953447

大小:4.42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9-11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_第1页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_第2页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_第3页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_第4页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林永忠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神经功能仍有所恢复2011年1月9日颅脑DWI2011年12月28日颅脑T2WI2011年04月26日颅脑CT脑梗死后较重的Wallerian变性-神经功能损害轻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DTT和TMS变化—没电也有功能脑梗死急/慢性期病灶区DWI/MRS变化 与运动功能恢复关系PearsonrPNaa/CrBI差值0.1810.305NIHSS差值0.1390.432Cho/CrBI差值0.1760.318NIHSS

2、差值-0.2720.119Naa/Cr、Cho/Cr变化与NIHSS、BI变化相关性分析(n=34)结论:脑梗死慢性期病灶区代谢、信号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无相关性。CNS损伤后神经不可恢复性!一、脑功能定位说1、1865年Broca确定了左颞叶与言语有关的特定区域;2、确定了脑功能结构类似“马赛克”的观点,即脑的特定区域专项负责特定功能;3、结论:神经损伤后功能不复存在,且相互区域之间的功能不可替代。二、中枢神经不可再生说自1913年RamonyCajal提出“成年中枢神经细胞是终末细胞,不能再生”的观点,自此人们认为成

3、年哺乳动物中无神经再生。CNS损伤后神经功能可恢复!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制及影响因素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制及影响因素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早期假说(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一、功能在不同等级上再现说二、替代说三、功能与形态联系不能说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早期假说一、神经功能在不同等级上再现说1、该假说由JacksonJH于1884年左右提出。2、认为神经系统的结构是由高至低分为不同的等级的,功能并不唯一地存在于某一等级之中。神经系统较高级的部分对较低级的部分有抑制作用,当较高级的部分损伤后,较低级的部分就

4、从抑制中释放,并尽力去完成失去的功能。3、该假说成为现代神经功能中“代偿”理论的基础。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早期假说二、替代说1、该假说由MunkH于1881年左右提出。2、认为未受损的皮层区能承担损伤区由于损伤而丧失的功能。3、该假说成为现代神经“功能重组”理论的前驱。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早期假说三、功能与形态联系不能说1、MonakowCV于1914年左右提出的。2、认为脑损伤后,正常脑区丧失了来自损伤区脑组织传入冲动,而呈“休克”状态,使功能与形态暂时脱节。因此,正常脑区也不能发挥作用而出现症状。随着休克逐渐消

5、失,正常脑区功能恢复,留下的症状与损伤区有关。3、该假说是现代神经功能“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理论的基础。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代理论一、脑的可塑性(神经功能恢复主要理论)二、中枢神经再生三、其他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代理论一、脑的可塑性(一)概念1930年,BetheA首先提出了CNS可塑性的概念。广义:通过学习和训练,脑可以完成原先不能完成的功能,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脑有可塑性的表现。狭义:脑必须有重新获得功能的形态学基础(如轴突长芽等)才是可塑性的表现。总之,脑的可塑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

6、适应改变的能力。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代理论(二)脑的可塑性证据1、形态学:去除部分同侧内嗅皮层传入纤维,大多数余下的传入终端通过轴突侧支长芽,取代80%丧失的突触。2、生理学:在一般情况下,肌纤维只有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才对乙酰胆碱敏感,而他处的敏感性几近于零。但一旦失神经后,整个肌纤维对乙酰胆碱敏感性都增高,这些大范围敏感性增高的部分就可以取代原先的接头部位对递质发生反应。除此以外,失神经后降解乙酰胆碱的酶也下降,进一步增加了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使后者增至正常的1000倍左右,称失神经致敏/过敏。这种方式在CN

7、S也可见。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代理论3、人和动物的可塑性表现:(1)正常人的眼球是不能在矢状轴上做旋转运动,但通过视反馈训练可以使受试者产生这种生来不具备的运动可能。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代理论(2)66岁脑干梗死的患者锥体束破坏了93%,急性期每天接受3小时的物理疗法,此后逐渐可以恢复全日工作3年,因步行爬山心肌梗死死亡后行尸检发现其锥体束仅有3%保存完好。(3)猫视力纠正实验-外侧膝状体形态学改变。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代理论(三)脑的可塑性基础功能重组是脑的可塑性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功能重组(

8、一)概念1、1969年,Luria、Naydin、Tsvetkova、Vinarskaya重新提出并最后完善了功能重组的理论。2、认为脑损伤后残留部分通过功能上的重组,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的功能,并认为在此过程中,特定的康复训练是必须的。3、将Luria等的理论又称为再训练理论。功能重组(二)机制1、代偿2、突触调制3、轴突出芽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