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51712
大小:106.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11
《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c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C证一、单项选择题与答案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2、从法学的角度来说,法的本质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于它的阶级本性,即他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4、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泛指法对个人以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包含(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两方面内容5、法的渊源在法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和表现形式)6、宪法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修改的居于最高的,核心的地
2、位的根本大法。7、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立法依据或者基础。8、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9、从法律关系主体应具备的能力来讲,限制行为能力,是指行为能力受限制的自然人只有不完全的行为能力的资格,即只有部分的行为能力。我国司法实践中通常以(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10、法律责任,又称违法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其(行为违法),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承担的消极法律后果。11、违宪责任,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指定的,
3、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者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的活动与(宪法)规定相抵触而产生的法律责任。12、刑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违反(国家刑事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应当给与刑法制裁的法律责任。13、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是指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14、行政相对人是指负有遵守行政法义务的(公民和法人)15、法律责任的免除,也称免责,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16、法律责任的免除,也称免责,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的免除。其中,时效免责即法律责任经过了(法定期限)而免除。17、法律制裁是指(
4、国家制定机关)对违法者依法追究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实施的惩罚性强制措施。18、违宪制裁实施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19、刑事制裁也称刑罚,是(人民法院)对犯罪行为实施的惩罚措施。20、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型和附加刑。其中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21、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提供法律保障,是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之一22、由于建筑业区别与其他生产行业所呈现的特点和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致使建筑安全生产事故一直居高不下,在各产业系统中仅次于(采矿业),居第二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23、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的(
5、《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性基本法,是我国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正是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重要标志。2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政规范,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25、建筑安全生产法规调整的对象是指由建筑安全生产法规调整的、在建筑活动中形成的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的各种关系。26、建筑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主要发生在(国家、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之间发生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27、《安全生产法》明确了现阶段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即(
6、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各级政法有关职能部门专项监管相结合)的体质。28、《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三大目标,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9、除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外,《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四种监督方式。下列监督方式中,不属于《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督方式的是(中介机构监督)。30、《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所负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3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管理单位(不得从事生产管理活动)。32、《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
7、位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数额和比例未具体规定,但最低要求时必须保证(能够持续地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和安全生产条件3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34、《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35、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