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51401
大小:5.38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9-11
《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柳的散文古文运动韩愈散文柳宗元散文晚唐古文的衰落第一节古文运动一、古文与古文运动古文,相对于六朝时期盛行的骈体而言,因通行于六朝以前的先秦两汉的古代,称古文。韩愈把散句单行、质朴自然,上继先秦两汉的散文称为古文,以区别于当时流行的“时文”(骈文)。唐代古文运动:指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散文家以复兴儒学为旗号而进行的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领袖、有广泛参加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运动。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帅。二、古文运动的背景时代背景: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
2、思想基础:复兴儒学的思潮文学基础:文体文风的改革要求中兴的愿望儒学的复兴政治改革文体文风的改革三、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1、“文以明道”(理论核心。道即儒家的伦理道德。)2、重道亦重文,文道统一3、主张“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文体-以散体代骈体;文风-反对浮艳空洞,提倡质朴自然;语言-提倡“文从字顺”,也提倡“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贵创新。3、重视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不平则鸣”四、古文运动的成就及影响其一、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3、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途径,在创作实践中追求“务去陈言”的创新精神,把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其二、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第二节韩愈的散文创作韩愈(768—824),字退之中唐有名的政治家,重要的思想家,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一、论说文: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一是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不平则鸣。后者最值得重视。其艺术特征是气势逼人,笔力雄健,且自我形象溢于言语之外。
4、韩愈的散文创作《师说》最有代表性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轻视学习的风气,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二、杂说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也颇有影响。《进学解》《送穷文》取政治上无出路、倒霉之意,“君子固穷。”五个穷鬼:智穷鬼——刚正,不就圆;学穷鬼——好正言;文穷鬼——标新立异,怪怪奇奇的文字;命穷鬼——好的不沾边,坏运、恶运就来;友穷鬼——对友
5、真而遭谗,无友。五穷鬼无论祸福都相随,没有送走。《杂说四》“伯乐与千里马”三、序文言简意赅,形式多样,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祭文:《祭十二郎文》与欧阳修《泷冈阡表》、袁枚《祭妹文》被称为三大祭文四、传记、碑志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张中丞传后叙》: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柳子厚墓志铭》五、韩愈散文特点1、感情充沛,理直气壮。2、立意奇巧,结构变化多端。3、形象鲜
6、明,描绘生动。4、语言精练,自铸伟词。《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跋前踬后,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校短量长”讲析《送李愿归盘谷序》“赠序文”《送孟东野序》:“物不得其平则鸣”《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壮之士”《赠崔复州序》:“乐乎心,则一境之人喜;不乐乎心,则一境之人惧。”分析第一部分:交代李愿所居盘谷的位置、环境和命名原因。第二部分:借李愿之口描写了三种人:高官权臣、隐居之士和钻营之徒。在描
7、写中寓有褒贬,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以歌词极写盘谷之美和隐居之乐,并表达向往之情。第二部分写三种人:高官权臣的显赫声威和穷奢极欲。在朝的声威权势;出巡的淫威骄横;恶劣的习性;荒淫奢侈的家居生活。隐居之士的洁身自好和无毁无忧。不图功利,与世无争,清高不俗,自得其乐。钻营之徒的趋炎附势,行为卑劣可鄙。苏轼:余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而已。1、巧妙的构思2、独特的结构3、两宾夹一主的写法4、骈散结合的语言韩愈《祭十二郎文》“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8、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