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电院专业设置

上海交通大学电院专业设置

ID:17913879

大小:52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09

上海交通大学电院专业设置_第1页
上海交通大学电院专业设置_第2页
上海交通大学电院专业设置_第3页
上海交通大学电院专业设置_第4页
上海交通大学电院专业设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交通大学电院专业设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动化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本学科创建于80年代初,是国内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资助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副教授10余名,国内外顾问和客座教授6名。本学科依托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主要从事数字图象(图形)的融合、分析和渲染、文本信息处理、模式识别、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技术和系统等信息技术领域中前沿性的应用基础研究,具有软硬件开发工具和网络环境下的工作站,个人机及专用的图象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承接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面向应用的开发研究项目。现

2、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将近300名,他们主要在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从事教学、科研及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专业研究方向  图象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及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文本信息处理、智能技术与系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及演化计算 专业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础英语、专业英语、随机过程、矩阵理论、近世代数、数字图象处理、智能原理与系统、计算机模式识别。  2.非学位课程  计算机图形学、人工神经网、多媒体技术与系统、中文信息处理、语音处理与识别、图象通信、计算机通信网、图象分形与

3、小波变换、学术报告会学位 毕业研究生适合从事的工作  学位获得者业务上具有数字信息及网络技术坚实而宽广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在模式识别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熟练掌握数字图象处理和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毕业生适合从事IT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工作。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首批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1985年首批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2001年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资助学科,2002年再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副教授10余名。本学科针对各类

4、复杂控制问题,研究和发展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目前的研究重点涵盖了从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应用的不同层次,包括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流程工业建模、控制与优化;空间信息处理;生产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等。本学科所在的自动化系设有鲁棒与非线性控制研究室、计算机集成制造研究室、过程控制研究室、复杂系统控制研究室、智能控制研究室、网络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室,以及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机器人与自动化实验室、网络与仿真系统实验室、Rockwell自动化实验室,可以进行数字仿真、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实时控制及优化等方面的实验研究。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

5、国家攻关计划、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基金项目以及面向应用的委托开发研究项目。已经培养博士后40名、博士160名、硕士360名,主要就业去向为国内外科研机构、IT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专业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的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预测控制;智能控制系统与技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与应用;工业过程监控及先进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和微机电系统;工业生产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技术与工程;计算机信息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1、学位课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矩阵理论、数理统计、运筹与优化、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原理及应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神经网络、模

6、糊控制及专家系统。2、非学位课高级过程控制、预测控制、鲁棒控制、动态大系统方法导论、非线性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CIMS导论、机器人原理及控制、离散事件系统、专用控制技术、系统辩识、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系统、现代信号处理、工业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现代空间信息系统(GIS/GPS/RS)、微机实时测试与控制、故障诊断、学术报告会。 毕业研究生适合从事的工作毕业研究生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适合从事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智能信息处理及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各种工作。 仪器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本学科建立于1975年,1981年获硕士学位

7、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是以机械电子学为基础,综合应用精密工程、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理论等科学技术,进行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机理、结构、性能和应用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专业实验室配有多种现代精密测试与数据处理仪器设备,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阶段的研究课题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五”重点科技项目、国家教委重点科技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计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