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解析几何”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也是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解析几何》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例谈如下:1.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是研究曲线与方程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考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来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例1.如图,圆O1与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
2、轨迹方程.PMNO1O2Oyx思路分析:本题是解析几何中求轨迹方程问题,由题意建立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由几何关系式:PM=,即PM2=2PN2,结合图形由勾股定理转化为:,设P(x,y),由距离公式写出代数关系式,化简整理得出所求轨迹方程 解:以O1O2的中点O为原点,O1O2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则O1(-2,0),O2(2,0),由已知:PM=,即PM2=2PN2,因为两圆的半径都为1,所以有:,设P(x,y)则(x+2)2+y2-1=2[(x-2)2+y2-1],即综上所述,所求轨迹方程为:(或)
3、.2.分类讨论的思想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策略。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长为2,宽为1,AB、AD边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A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如图5所示).将矩形折叠,使A点落在线段DC上.(Ⅰ)若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试写出折痕所在直线的方程;(Ⅱ)求折痕的长的最大值。4解(I)(1)当时,此时A点与D点重合,
4、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2)当时,将矩形折叠后A点落在线段CD上的点为G(a,1)所以A与G关于折痕所在的直线对称,有故G点坐标为,从而折痕所在的直线与OG的交点坐标(线段OG的中点)为,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即由(1)(2)得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为:k=0时,;时(II)(1)当时,折痕的长为2;(1)当时,折痕所在的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令解得∴所以折痕的长度的最大值2。3.参数思想参数法解题的关键是恰到好处地利用或引进参数,沟通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参数提供的信息,顺利地解答问题。例3.已知直线(a-2)y=(3a-1)x
5、-1(1)求证无论a为何值,直线总过第一象限.4(2)为使这直线不过第二象限,求a的范围.解:(1)将方程整理得为a(3x-y)+(-x+2y-1)=O对任意实数a,所给直线恒过直线3x-y=O与x-2y+1=0的交点(,),∴直线系恒过第一象限内的定点(,);(2)当a=2时,直线为x=不过第二象限;当a≠2时,直线方程化为:y=x-,不过第二象限的充要条件为或a>2,总之,a≥2时直线不过第二象限.4.待定系数法的思想:根据给定条件求直线和圆方程时,待定系数法和代点法是常用的方法.例4.条件:(1)截轴弦长为2.(2)被轴分成两
6、段圆弧,其弧长之比为3:1.在满足(1)(2)的所有圆中,求圆心到直线距离最小时圆的方程.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则由截轴的弦长为2得由被轴分成两段圆弦,其弧长之比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即当且仅当即或时,取“=”∴,此时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或5.函数、方程、不等式思想4函数与方程思想是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综合知识多、题型多、应用技巧多.函数思想即将所研究的问题借助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结合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加以分析、转化、解决有关求值、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方程思想即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7、运用数学语言转化为方程模型加以解决.例5.两条平行直线分别过点P(-2,-2),Q(1,3),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如果这两条直线各自绕点P、Q旋转并互相保持平行.(1)求d的变化范围.(2)用d表示这两条直线的斜率.(3)当d取最大值时,求这两条直线的方程.解当过P、Q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为O时,d=5;当这两直线斜率不存在,即与x轴垂直时,d=3.设l1:y+2=k(x+2);l2:y-3=k(x-1)(1)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d=即(d2-9)k2+30k+d2-25=O……①由△=900-4(d2-9)(d2-25)≥O,得O<
8、d≤(2)由①得k=(d≠3)(3)当d=时,k=-∴l1:y+2=-(x+2),l2:y-3=-(x-1)。长期以来,中学师生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教师和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担心某种题型没讲,高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