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0471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9
《教育管理观念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管理观念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分析教育管理观念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分析教育管理观念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分析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是为社会生产提供驱动力,需要以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保障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根据时代发展步伐,实现教育管理观念革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进而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创新管理观念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教育领域同样如此。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
2、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劣势。但是,纵观我国高职教育模式现状,我国高职教育中存在很大的共性,无法保障教育管理的全面性与针对性,扼杀了一部分学生的创新潜能,将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某个领域中。所以,在教育管理观念改革中,首要条件就是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力。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院校的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对传统权威理论提出挑战。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校园文化,充分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学生主体管理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高职学生对自身利益事物也愈加关注,参与校园管理的欲望非常强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教育管理中的人本理念,彰显“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人类进入21世纪后,未来社会的主人势必是当今的“90后”“00后”,该阶段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对传统的命令式管理模式比较反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一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突出学生在校园中的管理地位,构建民主、平等的校园氛围。在实际管
4、理中,必须要竖立学生自主管理理念,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各个环节中去,帮助学生竖立管理目标人,让学生共同朝向管理目标不断努力。通过加强教育管理中的民主、人文管理理念,高职院校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避免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管理模式出现,避免学生管理模式过于表面,保障学生真正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主人。 (三)服务管理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任何事物都具备了“商品属性”,即当今的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商品”或“消费品”,而学生正是院校的服务对象。打一个比喻,各大职业院校好比是同一行业的企业,而学生作为
5、“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高校招生就好比是招投标机制,学生选择某所职业院校势必会经过多次对比才做出的选择。因此,学生作为“消费者”,也支出了一定学费、寝费、书费,就应该享有高质量教育,高职院校有义务、有责任满足学生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落实服务理念,做到一切活动从学生发展作为出发点,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在教育管理观念改革中,高职院校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学生需求为重点的服务型管理模式。 (一)转变思维定式,重视学生管理价值 转变管理理念是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发展的首要条件,由
6、于思维决定行动,因此,必须要重视学生管理的内在价值。虽说我国作为国际中的人口大国,市场劳动力充裕,但真正能成为社会人才的学生少之又少,导致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为:一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二是职业院校对学生管理价值不够重视;三是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无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针对此类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控制,实现双向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做到:一是加强志愿院校宣传工作,提高院校社会知名度;二是创新学生管理开模式,加强校企结合,以综合性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三是转
7、变学校舆论形象,塑造有追求、有素质、有理想的学生人才,提高毕业生在市场中的优势,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 (二)创新型学生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不断发展,其招生面也不断扩大,除了全日制统招生,还可以通过“3+2”模式引入中职学生。因此,当今高职学生素质呈现出价值观多样性、知识素质多层性等特点。高职院校为了方便管理,通常会采用集权式管理模式,把学生当做被管理对象,这种学生管理模式严重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管理也变成了单一式管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管理中,大力发展学生会、
8、校园管理委员会,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校园活动,例如党团建设志愿活动、迎接新生活动等,让高职学生真正的成为校园管理者。 (三)“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时针对性管理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应一改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求职意向、专业特点、学生特点来细化人才培养计划。学生作为高职教育的“消费者”,不应该让学生来适应高校管理模式,而是学校要做到以人为本,这也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