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02720
大小:5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09
《汽车后桥漏油维修操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放汽车后桥漏油原因及解决预防办法汽车后桥漏油现象,多表现为在差速器外壳或后桥轴承处有油液渗漏的痕迹。有时外漏的油会飞溅到车厢底部 原因造成的:1.油封磨损,损坏或老化2.轴颈磨损3.螺栓松动,衬垫损坏4.后桥通气孔堵塞,致使后桥壳内油气,空气流通不畅 汽车在使用中一旦发现半轴油封因某种原因漏油,即应及时检查予以排除。否则,将使后桥内油量逐渐减少。漏油过多将直接影吶后桥的正常润滑,加速机件的早期损坏。与此同时,漏油往往还会窜入制动鼓内,降低制动效能,影响行车安全。 引起油封漏油的原因,除了后桥壳减速器内加油过多
2、,油面超出正常高度外,还可能是因积污堵塞后桥减速器壳上的通气孔。导致汽车行驶时,减速器内油温上升,后桥壳内压力上升,使油液被挤压而从油封处渗出。此外,若轮毂轴承松动或差速器轴承松动,使半轴上下抖动,也会影响油封的密封性而漏油。汽车盘式制动器维修工艺过程 随着盘式制动器的广泛使用和维修量的不断增加,其维修质量纠纷和事故时有发生,而规范的盘式制动器维修工艺过程是保证维修质量、防止行车事故的重要条件。 1汽车进厂验收 汽车进厂后,检验员要对汽车进行验收、登记和清洗。 2盘式制动器的故障检测和诊断
3、盘式制动器的一般故障主要有:制动踏板行程过大,制动踏板跳动,制动力不均匀,制动跑偏,制动器有杂音,制动器过热和制动失灵。 盘式制动器故障的检测诊断过程一般为:了解车况、试车、外部检视、零件拆卸及检验。 2.1车况了解 接车时,检验员要向驾驶员了解车况和汽车故障的现象,以获得判断故障的初步依据。2.2试车检验员接车后要进行路试,检查汽车制动距离、制动噪声及制动跑偏情况。 2.3外部检视 a.顶起车轮后踩下制动踏板,并用手转动车轮,如果车轮没有被制动住,应拆检制动器。 b.拆下车轮,检视制动
4、钳总成。如制动钳有异常情况或制动块摩擦块磨损明显,需拆检制动器。 c.检视液压制动管路。如有泄漏现象,应予以更换。 d.检查和调整轮毂轴承。 2.4制动器的拆卸 拆卸过程应遵循“先外部后内部、先上部后下部、先总成后零件、先附件后主件”的原则,并将拆下的零件分类放好。 2.4.1拆卸制动块 a.用吸枪将制动主缸贮液罐的制动液吸出小部分。 b.用卡钳将制动钳活塞压至油缸底部。 c.拆下制动钳安装螺栓,将制动钳从转向节上取下。注意:不能用制动软管吊挂制动钳。 d.拆下外侧制动块和内
5、侧制动块。注意:如果不更换制动块,应保持原制动块不动,且左右制动块不能互换。 e.用干净的毛巾或棉纱擦净制动钳体外部。注意:不要用压缩空气吹,否则,活塞防尘罩会脱落,灰尘会进入油缸。 2.4.2拆卸制动钳体 a.先拧下放气螺钉并放出剩余制动液,然后再拧紧放气螺钉。 b.拆卸制动软管。注意:应更换软管接头垫圈。 c.拆下活塞防尘罩,用压缩空气间断地吹出制动钳活塞。 d.用木质或塑料工具拆下活塞密封圈。 2.4.3拆下制动盘 2.5零件检验2.5.1制动盘 a.检视制动盘。制动盘
6、应元裂纹,其工作表面应无划痕和锈斑等。 b.用游标卡尺检测制动盘的厚度(图一)。制动盘厚度应在规定范围以内。 c.检测制动盘两工作面的平行度误差。具体方法是:在制动盘与制动块的接触面上,沿圆周方向选6点,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各点制动盘的厚度(图2),并计算各点制动盘厚度的最大工差值(应≤0.013mm)。 d.检测制动盘的端面全跳动。具体方法是:在轮毂轴承紧度正常的情况下,将制动盘固定在轮毂上,然后转动制动盘,按图3所示的方法用百分表测量其端面全跳动(百分表指针的最大摆动量)。如果制动盘的端面全跳动量超
7、过允许值,应将制动盘沿轮毂转动90°、180°和270°安装,并依次重复检测制动盘的端面全既明。如呆制动盘端面全跳动量不能降到允许的范围之内,就应该对轮毂的端面全跳动进行检测。 e.检测轮毂的端面全跳动。具体方法是:转动轮毂,按图4所示的方法用百分表测量轮毂的端面全跳动量。如果该端面全跳动量超过0.05mm,应更换轮毂;如果小于0.05mm,则应加工轮毂端面。 2.5.2制动块 a.检视制动块摩擦块,其磨损应均匀,表面应无烧蚀或裂纹; b.检测制动块摩擦块的厚度,其值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当车
8、辆两侧制动块摩擦块的磨损有明显差异时,应拆检制动钳。 2.5.3制动钳体和活塞 为确保检验结果正确,在检验前应用清洁的制动液或规定的清洁剂(禁止使用汽油、煤油或其他类似的溶剂)彻底清洗制动钳体、活塞及制动钳体内的零件,特别是各零件的配合面。 a.检视油缸表面,应无划伤、锈斑、腐蚀; b.检测油缸圆柱度误差及油缸最大磨损量,它们分别应<0.02mm及≤0.12m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