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95691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9
《多媒体教学误区分析论文 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媒体教学误区分析论文多媒体教学误区分析论文多媒体教学误区分析论文多媒体教学误区分析论文多媒体教学误区分析论文 提要:人们对多媒体教学的广义与狭义理解,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多媒体教学忽略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图像泛滥破坏了文学的美感;忽略学生的认知、接受心理,直观的感性形象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制作课件耗费时间、精力过多,教学效果不理想,结果事倍功半;多媒体教学留给我们的困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担任什么角色。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文学性意象创造性思维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这是科
2、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充分体现。然而国人爱赶潮流,就像街上流行黄头发一样,似乎一个教师如果不打着多媒体教学的旗帜就显不出其教学水平,甚至于许多优质课的评比也明确规定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以此作为评定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所谓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手段,《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给“多媒体教学”是这样定义的:指综合运用录音、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教学。这是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种广义理解。但时下人们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过于狭隘,仅仅局限于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而对于录音机、幻灯片等简单而有实效的教育设备已不屑一顾。笔者所要谈到的正是这种狭
3、义的多媒体教学观念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用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主要有MicrosoftPowerPoint、MacromediaAuthorware6、Flash、Founderauthor等,它们在制作课件方面各有所长。Flash、MacromediaAuthorware6的动画效果强些,对于理科方面的抽象概念的形象化、直观化应该来说作用非常大,如:物理课讲授“光的折射”,通过Flash制作的动画展示,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从而便于理解课本上的抽象概念。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存在着严重误区,并且有着愈演愈烈之势。 误区之一
4、:忽略语文学科的文学性,不顾文学作品自身的特性,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像泛滥严重破坏了文学的美感。 诚然,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真切化及便捷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方式可比。但是文学最重要的载体是语言文字,最讲究的是意象,意象是作家的感知、情感和理智等因素所构成的经验世界的再现,而这一再现便是通过语言文字体现的,读者正是通过语言文字进入情感和生命体验,从而产生共鸣,这就形成了文学意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深邃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意象正是因为读者心理体验的不同发散,而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象。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最容易忽略的便是文学性,往
5、往会简单地以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学意象。如一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春草图”,特意截取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画面上小草青翠欲滴,惹人喜爱,学生固然为春草的美丽而感叹,可朱自清先生语言的优美又岂是一个简单的画面所能体现出来的呢?如“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就值得好好品味,“嫩嫩的,绿绿的”刻画出了小草的油绿可爱,“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的俏皮情态,“钻”写出了小草矢志向上的力量,而这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是无法在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春草的意象美正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如果不引导学生去品味这种意象美,岂不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背道而驰了吗?再
6、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便奠定了全诗的格调,设若不懂杨花的飘零,子规啼血的典故,纵使真的恰好截取了“杨花飘,子规啼”的画面,恐怕也无学生能产生共鸣,有悲凄的体味吧?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是富有弹性和张力的。就如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你是个东西”和“你不是个东西”都是骂人一样,文学作品的语言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如果引导学生进入意象品味,即使不借助于媒体形象,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也将会是深刻难忘的,而且内涵也更为丰富。如《红楼梦》中黛玉在临死前说:“宝玉,你,你好……”,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是对宝玉的指责、痛斥,还是
7、牵挂、留念?我想,即令是曹雪芹再生,也无法一一说清其中情感的复杂,仅靠一两个多媒体画面又如何体会得了呢? 误区之二:忽略学生的认知、接受心理,为图新异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大凡懂得一点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都存在一个“感知——理解——想象——再造”的过程,多媒体提供的形象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简便、快捷、直观、形象地感受内容,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然而,这些诉诸感官的视觉和声音符号又很容易造成学生解读文学作品时停留于感官化,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