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_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_汤惠生

夏鼐_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_汤惠生

ID:17887563

大小:3.26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08

夏鼐_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_汤惠生_第1页
夏鼐_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_汤惠生_第2页
夏鼐_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_汤惠生_第3页
夏鼐_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_汤惠生_第4页
夏鼐_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_汤惠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鼐_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_汤惠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夏鼐、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汤惠生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统一指导下,不同学术观点和研究取向之间的互动讨论非常热烈。在考古界,以夏鼐为代表的“实证派”和以苏秉琦为代表的“理论派”两个不同研究取向之间的互动,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进入21世纪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考古学形成以苏秉琦为代表的“理论派”一家独大的局面。对夏、苏两派的考古学思想及研究取向进行科学辨析,有利于中国考古学更加健康地繁荣发展。关键词:夏鼐苏秉琦区系类型理论实证主义中国学派作者汤惠生,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石家庄050024)。1949年新中国

2、成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学术界曾经多次形成热烈讨论的局面。不同学术观点、流派以及研究取向之间的互动争辩,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的学术繁荣。在考古学界,即存在着以夏鼐为代表的“实证派”和以苏秉琦为代表的“理论派”。他们之间不同的学术理念,特别是对新中国考古学的不同思考,引发了不同的考古学研究取向和学术实践。将夏鼐与苏秉琦进行比较研究,辨析其学术旨趣与思想,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他们的学术贡献与地位。一、考古学“中国学派”引出的问题《夏鼐日记》第9卷中有几则材料谈及对考古学“中国学派”的看法,摘引如次:(1984年)2月19日星期日……阅新出的《文物

3、》1984年第1期,主要为张忠培、俞伟超的《探索与追求》(《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的“编后记”)。其中有些论据颇有问题,用铅笔注于旁……写信给张忠培同志。2月20日星期一……与他们二人(引者按:指安志敏与王仲殊)谈及《文物》这一期《探索与追求》一文,他们都有些意见,尤其认为关于考古学“中国学派”一称的·165·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提法,很不恰当。2月22日星期三上午赴所,将复DeLaet(德拉特)的信打字后发出。与苏秉琦同志谈《文物》第1期的俞伟超、张忠培的稿子,我劝他最好写信表示自己的意见,不要让以误传误。3月13日星期二……(苏秉琦

4、说)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鼐按:曾问过这与所谓“中国学派的考古学”是否一回事?所谓“特色”是体系的特色,或仅只内容是中国材料,犹是中国特色的历史,即中国史。他说这是后者)。①可以看到,夏鼐及安志敏、王仲殊等人并不赞同考古学“中国学派”的提法。然而早在1960年,夏鼐就已经提出:“我们要继续贯彻总路线,以求多快好省地早日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考古学体系。”②所谓“中国考古学体系”,与“中国学派”的提法并无实质区别。而且,上引3月13日《夏鼐日记》清楚表明,即使苏秉琦使用“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一词,夏鼐也表示异议。1984年,夏鼐明确提

5、到建立“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中国考古学”:“我们从前曾号召要建立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中国考古学,但是现在仍是不能认为已有这样一个体系。”③显然,双方的分歧不在提法上,而在内涵上。即使相同的提法,也难掩内涵的歧义。这一点,从《夏鼐日记》的字里行间,可以窥见端倪。很明显,夏鼐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中国考古学”内涵,有其不同于苏秉琦的理解。对此,多年以后苏秉琦还认为“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④夏鼐去世十年后,问题不再“敏感”,苏秉琦开始积极呼吁建设“中国学派”,等于回答了夏鼐等人为什么不同意苏秉琦等人所提出的“中国学派”问题:1975年我为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毕业

6、生讲解区系类型说时,就提出过这一问题。之后,在1981年和1987年分别提出来过,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一个考古学上的“中国学派”已经开始出现了。有人反对这样的说法。说什么中国学派,不就是你的学派!我倒不认为这话有什么贬意。其实,这样的提法倒也不是我个人的独创。⑤这段话启示读者,苏秉琦所谓“中国学派”,实际上是指他的区系类型理论。夏鼐等人之所以不赞成,根源即在于此。俞伟超和张忠培对“中国学派”总结道:第一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考古材料出发,运用考①《夏鼐日记》卷9,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25—334页。

7、②夏鼐:《长江流域考古问题》,《考古》1960年第2期。③夏鼐:《回顾与展望———〈考古〉二百期纪念》,《考古》1984年第5期。④苏秉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考古》1995年第6期。⑤苏秉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考古》1995年第6期。·166·夏鼐、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古学的手段,仔细观察与分析考古现象所呈现出的矛盾,具体地研究中国境内各考古学文化所反映的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些内容的社会面貌及其发展阶段性;第二是在科学发掘基础上,运用由我国学者所发展了的考古类型学方法,分区、分系、分类型地研

8、究各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通过考察我国考古学文化的谱系来研究中国这一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研究这一总过程中各考古学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