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病毒性肺炎临床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病毒性肺炎临床鉴别2SARS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A(H5N1)、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了人们对于呼吸道病毒致重症肺炎的重视非免疫缺陷成人CAP:呼吸道病毒仍远被低估病原学检查方法局限性缺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一、背景OlliRuuskanen,etal.Lancet2011;377:1264–75MariaAngelesMarcos,etal.CurrentOpinioninInfectiousDiseases2009,22:143–1472008年JenningsLC系统综述了10项成年人CAP研究(共2910例),
2、发现病毒性肺炎占22%流感病毒8%,呼吸道合胞病毒3%,副流感2%,腺病毒2%2013年香港NelsonLee等研究证明:RSV是老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JenningsLC.Thorax2008;LeeN.CID2013;成人病毒性肺炎发病率高,但长期被忽视4PanelA:左下肺片状模糊影(June1st)PanelB一周后模糊影变淡(June8th)13岁女孩,轻症甲流PanelC两周后模糊影完全消退(June15th)5.1%(14/273)的轻症甲流伴发肺炎CaoBin,LiXW,etal.NEJM2009;361(
3、26):2507-17585.9%(3066/3570)重症甲流伴肺炎入选患者(n=3570),包括347例死亡患者统计结果不完整患者(n=20)2010年入院患者(n=32)门诊患者(n=32)非肺炎患者(n=400)*肺炎患者(n=3066)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n=1487)¶肺炎患者中能够进行抗病毒效果分析的患者数(n=1461)※成人(n=920)未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者(n=45)发病48小时内应用奥司他韦者(n=145)发病2-5天应用奥司他韦者(n=329)发病5天后应用奥司他韦者(n=401)小于14岁的儿童(n=54
4、1)未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者((n=49)发病48小时内应用奥司他韦者(n=69)发病2-5天应用奥司他韦者(n=209)发病5天后应用奥司他韦者(n=214)甲型H1N1重症病例回顾性分析来自27省,424家医院2009年9月1日-12月31日奥司他韦可以降低甲流肺炎的病死率YangShi-Gui,CaoBin,etal.PlosOne,20126医院门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研究BinCao,etal.EurJClinMicrobiolInfectDis.2010;致病菌N%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病毒IF
5、VAPIVAdvhMPV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病毒RSVHRVCOV细菌+病毒肺炎链球菌+PIV肺炎克雷伯菌+IFVA链球菌属+Adv皮氏罗尔斯顿菌+IFVA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IFVA结核分枝杆菌未明1382211994425852214111112956.69.629.42.52.10.5148.2总计197100研究时间: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入选人群:北京朝阳医院发热门诊发热但未住院成人及≥14周岁青少年所有的患者均为免疫正常患者,排除HIV感染、粒缺、无免疫力患者7流感病毒是瑞典CAP的重要病原体Nic
6、lasJohansson,,etal.CID.2010;202-9瑞典KarolinskaUniversityHospital,为期12月共纳入124例CAP:病原学检出率67%(肺炎链球菌38%,呼吸道病毒29%)8加拿大病毒性CAP研究JohnstoneJ,,etal.Chest2008;134:1141–1148加拿大5家医院2004-2006年:前瞻纳入非免疫缺陷成人住院CAP300例,其中193例进行了病毒学评估平均年龄71岁,重症CAP占47%病原学检出率39%细菌20%病毒15%;细菌、病毒混合感染8%流感A、B4%;
7、偏肺病毒4%;RSV3%;鼻病毒2%冠状病毒2%;腺病毒1%病毒性肺炎特点:老年、衰弱、心脏基础疾病、胸痛、粒细胞减少住院病死率3%;预后与病原体无差别(病死率、ICU住院率、住院时间)9新西兰病毒性CAP研究LCJennings,,etal.Thorax200863:42-48新西兰1家医院1999-2000年:前瞻纳入非免疫缺陷成人住院CAP304例,其中225例进行了病毒学评估平均年龄70岁病原学检出率58%细菌48%病毒30%;细菌、病毒混合感染15%流感A、B12%;偏肺病毒0%;RSV4%;鼻病毒13%冠状病毒1%;腺病
8、毒4%病毒性肺炎特点:肌肉疼痛、粒细胞减少(鼻病毒感染除外)、畏寒少、吸烟少病毒性肺炎住院病死率7%;肺炎链球菌与鼻病毒混合感染是死亡的危险因素10西班牙病毒性CAP研究MarcosMA,,etal.AntivirTher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