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思考和解释

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思考和解释

ID:17877681

大小:4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07

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思考和解释_第1页
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思考和解释_第2页
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思考和解释_第3页
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思考和解释_第4页
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思考和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思考和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思考和解释RationalThoughtonEconomicReforminChina提要: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不断进行探索的实践过程,而这一探索是在经济上没有其它退路,也没有共它明确参照系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模式,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显著标志。并给出几种解释。TheeconomicreforminChinaisalongpracticalprocess.Thereisnopatternofreferenceduringthereformprocess.Inordertomakeoureconomicreformtobeperfect, we have 

2、nochoicebuttostudythereformmethods constantly.It is an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economy reform thatChinaiscarryingoutanewpatternofreformofprogress stepbystep.Thereareseveralexplanationstoaccountforthisreform.关键词:渐进式改革市场理性经济体制理论解释Reformstepbysteprationalmarketeconomysystem一、改革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

3、情理之中中国的改革是在基于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同时又没有既定的发展参照系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的“走一步看一步”恰恰说明了我们在改革开始时并没有一个根据经济理性设计的完备方案。政策对于改革的启动、指导和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体制变革的过程中,政策滞后于(或脱离于)现实发展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本质上是从一种制度化结构向另一种制度化结构的过渡,它的所谓“渐进性”更主要的表现为政策对现实生活的“生动创造”的选择过程,现实生活不断“创新”(这种创新活动从未停止过,而在改革氛围中更加活跃),政策界定又能不断通过“灵活地选优”使现实的“创造”制度化(这并非总是可能的或可以实现的

4、),这才是中国改革的实际过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化”就表现为这样一种过程。包产到户在中国农村由来已久,“文革”中以“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大批判使这种简单的家庭经营形式几乎绝迹。但浩劫刚过,它就“春风吹又生”,早在1977年就又在安徽、四川等地相当普遍的出现,并显示出其调动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性。1978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农村改革作了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

5、缚,改变不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以上这个政策对“生活创造”的“灵活选择”并加以“制度化”的过程,就是改革的实际进程。在如此广大的地域和人口规模中,在短短的3—4年时间就完成了农村经营制度和财产制度的变革,这是很难仅仅用“渐进式模式”来概括其特征的,包括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实际上都超出了所有人(政治家、学者以及农民创业者本身等等)的预料。况且,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并在农村中取得“出乎预料”成就,这并不是完全出于一种完备理性设计的主观选择,而是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而且是从农村相对来说比较贫困地区启动,

6、这决不是历史的随意性。从产业部门来看,农业是比较利益的洼地,而贫困地区是洼地中的低谷。改革前的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采取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战略,从不同时期来看,农业部门的增长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是不断下降的,例如1953—1957年为20.2%,1996—1978年则下降到8.7%,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相应地从1952年的57.7%下降到1978年的32.8%。如果说这种趋势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那么以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为代价提供的工业资金的高积累则是一种制度安排。据国家计委有关研究人员的计算,工农业产品价格交换的价格“剪刀差”的绝对量自1952年以来长期呈上升趋

7、势,除1959年和1960年两个特殊年度外,在1963年以前的十多年里,“剪刀差”的绝对量保持在100亿元以下。此后到1977年这段时间里,“剪刀差”先后各有7年保持在100多亿元和200多亿元,1952—1987年“剪刀差”绝对量累计额达7912亿元。失去利益刺激的农业,也失去了有效劳动投入的积极性,1959—1978年,农业劳动生产增长率几乎等于零。比较利益的差距、农业利润的外流和生产率的低下使农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直到19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