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77668
大小:1.48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9-07
《中国进口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研究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378密级:分类号: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进口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研究学号:3201602105学生姓名:张元钰学位类别:经济学硕士专业名称:国际贸易学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导师姓名:邢孝兵二○一八年六月Schoolcode:10378Security:Classification:StudyonTheThresholdeffectofChineseImportTechnologySpilloverStudentID:3201602105Name:ZhangYuanyuDegreecategory:BachelorofEconomicsTheprofessionaln
2、ame:InternationaleTradeResearchdirection:InternationalTradeTheoryandPolicyTutor’sname:XingXiaobingJune,2018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f独立进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行研宄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
3、签名):年<月V曰沐么/设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及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徽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授权学校研究生处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签订收录协议及收录并由作者本人享有、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注: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于本授权书作者签名;年Z月》曰产-摘要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为全要素生产率
4、的提高,并需要更加注重国内的技术进步。但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进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中国长期贸易顺差的背景下,积极的进口政策不仅可以缓和国际关系还能通过国外技术的溢出效应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分析进口技术溢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进口贸易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受到国内技术水平、R&D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制度的影响;部分学者通过理论分析或实证研究证明这些影响因素对进口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但运用门槛模型的研究不多,且基本都是研究单因素对进口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对进口技术溢出
5、门槛效应的研究并不全面。本文通过对“生命周期”理论、“干中学”理论和“创造性破坏”理论的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进口技术溢出的存在性;通过对吸收能力模型的分析和进口技术溢出作用机制的分析,从理论上说明了技术水平、R&D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进口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再对各省进口品技术含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及上述六个影响因素进行现状分析。然后将各地区现状与进口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检验结果相结合,分析得出各地区所处的门槛区域。最后利用门槛模型进行GMM回归,获得各影响因素对进口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只有当地区跨越人力资本第一门槛、技术
6、水平第二门槛、R&D资本投入第二门槛、金融发展水平第二门槛、知识产权保护第二门槛和对外开放水平第三门槛时,进口技术溢出对地区技术进步才有促进作用,并且继续跨越各影响因素门槛该促进作用将上升。结合中国各地区现状,东部地区已基本能利用进口技术溢出来促进技术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同时人力资本、R&D资本投入、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均能促进东部地区的进口技术溢出效应;中部地区还需要跨过对外开放水平门槛和知识产权门槛才能实现正向的进口技术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还需跨过R&D资本投入门槛、对外开放水平门槛和知识产权保护门槛才能实现正向的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同时本文所研究的六个影响因
7、素均能促进对中西部地区进口技术的吸收。因此,为充分发挥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R&D资本投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金融的深化改革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于中西部地区还需要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但中西部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弱,在进一步对外开放时还需要保证当地幼稚产业已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关键词:进口技术溢出;门槛检验;吸收能力;GMM回归ABSTRACTThekeytothetransformationofChina’seconomyfromhigh-spee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