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65986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7
《对《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内容教学初探九江县第一小学谭文武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涵盖了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等领域。在进入高段学习,特别是六年级学习时,教材中历史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究竟怎么教?是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还是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或者另有意图。这不免让教师心中顿生疑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历史内容学习与初中历史学习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历史内容是以“散点”式的方式呈现,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基于此,笔者沿着“以情感为主线,促进品德
2、形成”这一思路进行了尝试教学。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激发情感教材在编写时,重视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入手,引导儿童走进历史,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如再现当时的一些图片、文献及影像资料等。课程标准也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告别贫困奔小康》中“走出紧缺的年代”这一话题时,教师以粮票、面票、油票等票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请一位学生爷爷到课堂上亲自给大家讲他们家那时候有关“票证”的一个小故事。进而,触动学生心灵
3、,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票证”3之间的距离。学生对学习新课也产生了深厚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情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这样,就能缩小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时空差,变“要我了解”为“我要了解”。二、换位体验,感受历史,内化情感所谓换位思考,心理学上的含义为:它是一种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需要等的心理过程。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通过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如教学《站立起来的中国人》中“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
4、008”这一话题时,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了解旧中国体育史时,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假如自己是刘长春,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假如你是看台上的一个中国观众,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这样做,学生能在最大程度上体会当时运动员的心情和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感受,懂得了由于旧中国腐败无能,旧中国的体育史带给我们的是耻辱和气愤。进而,有效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换位思考也使得学生对历史内容学习变的主动,积极,有意思。三、对比思考,提升认识,升华情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鲜明的对比,不但能使学生很快悟出其中的道理,还
5、能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的思维能力。可见,对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还以“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3这一话题为例,教学中,我出示教材中两幅图片(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及参赛者刘长春和许海峰首夺奥运会金牌图片)引起学生思考,再让学生阅读文本资料,对1932年、1984年、2008年我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人数、到达方式、获奖牌和金牌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自己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在“从1人参赛到数百名再到600多人”“从海上漂泊21天到乘飞机再到自己家门口举办”“从零到15枚金牌再到51枚金牌”这样强烈的对比中,真正感受到只有新中国才能摘掉
6、“东亚病夫”的帽子和中国体育实力强大以及中国的强盛。源自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才能唤起他们情感的波涛。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之中,情感无疑是不可缺失的。对《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内容教学而言,既源于情感,最终又是为了提升认识,升华情感,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采取更多形式的体验或感悟方式来激发、内化、升华,甚至拓展学生情感,进而,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不断提升。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