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

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

ID:17862437

大小:45.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07

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 _第1页
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 _第2页
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 _第3页
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 _第4页
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唐代御史地位研究论文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制度的演变都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兴衰与否同步展开的。唐代御史地位的演变过程也具有相似的发展特征。但是,当我们仔细考察唐代御史的发展变化时,却会发现历史文献所揭示出的并非仅仅是一条由盛而衰的简单曲线。事实上,围绕御史的记载,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同时存在着两条表现各异的

2、发展曲线。一条在官僚制中,呈现出逐渐向上的发展轨迹;另外一条则在社会现实中,所呈现出的是一条完全相反的发展方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现象,它反映了唐代政治社会怎样的一种发展过程?以下,试对唐代御史地位的演变过程做一初步探讨。  一、官僚制中的御史台地位  唐人李华天宝十四年(755)撰写的《御史大夫厅壁记》中,记载了从隋末义宁(617)以来至天宝末年(756),御史大夫出任宰相以及相关的情况,他说:  登宰相者十二人,以本官参政事者十三人,故相任者四人,籍威声以棱徼外按戎律者八人……开元、天宝中,刑措不用,元元休息,由是务简,益重地清弥尊,任难其人,多举勋德,至宰辅者四人,宰辅兼

3、者二人,故相任者一人,兼节度者九人,异姓封王者二人。[1](卷三一六)  这一记载表明,隋末唐初以来御史台长官地位显赫,是升迁宰相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中央高官之间迁转改任的一个主要职位。另据《新唐书宰相表》记载,御史台长官直接或间接升至宰相的唐前期有20人次,后期有19人次,据此可知,御史台长官始终是最高决策层的主要候选者之一。  不仅如此,唐后期中央还调整提高了御台史长官的品阶。唐初,御史大夫品阶是从三品,御史中丞是正五品。会昌元年(841)武宗即位后,五月辛未,中书门下奏:  ……又御史中丞为大夫之贰,缘大夫秩崇,官不常置,中丞为宪台之长。今寺监、少卿、少监、司业、少尹并为寺署

4、之贰,皆为四品。中丞官名至重,见秩未崇,望升为从四品。从之。[2](卷一八上,《武宗纪》)  这里,中书门下奏请实际上处于宪台之长的御史中丞品阶升为从四品,武宗虽然同意,但是,当年并没有立即实施。《唐会要》记载:  会昌二年(842)十二月,检校司徒、兼太子太保牛僧孺等奏状:“奉十一月二十八日敕,‘中书门下奏,御史大夫,秦为上卿,汉为副相,又汉末复为大司空,与丞相俱为三公。掌邦国刑宪,肃政朝廷,其任至重,品秩殊峻,望准六尚书例,升为正三品。御史中丞为大夫之贰,缘大夫秩崇,官不常置,中丞为宪台之长。今九寺少卿及秘书少监,以国子监司业,京兆(少)尹,并府寺省监之贰,皆为四品,唯御史中丞

5、官业虽重,品秩未崇。升为正四品下,为大夫之贰,令不隔品,亦与丞郎出入秩同,以重其任……望令两省、御史台五品以上,尚书省四品以上,太子太保、太常卿参议闻奏者。’……臣等参详事理,众议佥同,伏请著于典章,永为定制。”敕旨依奏。[3](卷六○,《御史台上》)  上述史料显示出武宗在会昌元年五月接到中书门下的奏章后,于次年十一月颁布诏令,让群臣对中书门下提出的奏请进行审议,对御史台长官晋升品阶一事表现出一种慎重的态度。当年十二月牛僧孺等人做出了以上的回答。其结果,武宗将御史大夫升为正三品,而御史中丞升为正四品下,比原奏请的从四品更提高了一个档次。  此外,从后期调整兼任御史台长官在朝会时所

6、立班位的过程,也可看到类似的变化。如所周知,唐后期中央为了安抚藩镇节帅,一般都委任他们兼任相职或御史大夫及中丞等头衔。随着这一做法的普遍实行,后期百官朝谒时的班序出现了问题。德宗贞元二年(786)御史中丞窦参曾奏请“诸使兼宪官职,除元帅、都统、节度使、观察、都团练、防御等使,余并列在本官之位”。此后,元和元年(806)宪宗敕令“常参官兼御史大夫、中丞,立在本品同类官之上”[3](卷二五,《文武百官朝谒班序》)。武宗会昌二年(842)尚书左丞孙简对此提出异议:  伏以班位等差,本系品秩。近者官兼台省,立位稍迁,颇紊彝制,理亦未通。今据台司重单元和元年所奉敕,常参官兼大夫、中丞者,准检

7、校官,立在左右丞之上者……其尚书左丞是正四品上,户部侍郎是正四品下,今户部侍郎兼大夫只合在本品同类官正四品下,诸曹侍郎之上,不合在正四品丞郎之上……左丞品秩既高,又处纲辖之地,户部侍郎虽兼大夫,岂可骤居其上。[3](卷二五,《文武百官朝谒班序》)  很显然,尚书左丞孙简激烈反对兼任御史大夫、中丞的户部侍郎,朝会时位居左丞之上的理由与其个人的地位受到损害不无关系。对于孙简的上述意见,“武宗诏两省官详议”,结果众臣“皆从简请”[4](卷二○二,《孙简传》)。但是,次年二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