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1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1课件

ID:17855198

大小:4.10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8-09-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1课件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1课件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1课件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1课件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1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1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襄樊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2007年2月研制第一讲绪论教师自我介绍课程简介一、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二、本课程主要内容介绍三、本课程教、学的方法四、本课程教学材料介绍五、本课程教学进度安排六、本课程成绩评分办法任课教师自我介绍教师:刘松单位:襄樊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襄樊学院政治与法学系电话:33752343590721(办)信箱:liusong3837669@sina.com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全国高校本科生课程地位:必修公共基础课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课程内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独立解放道路的探索;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实

2、践与成就。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从历史教育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要求:以史为纲,了解国史国情;回溯历程,领会三个选择;以史为鉴,坚定中国信念;结合史实,把握历史规律。1、教学目的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1)秉承优良传统(2)了解国情国史(3)明确历史方位(4)担负历史责任(1)、秉承优良传统毛泽东: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邓小平: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秉承优良传统(绪)江泽民: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了解国情国史灿烂文化,大国泱泱厚德载物,历史久长人口众多,民族昌旺一党领导,民主协商经济发展,共富思想文艺繁荣,社会安康国家一统,台湾归望国际声威,和平力量(3)明确历史方位历史发展潮流和趋势: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经济全球,世界合作文

4、化多样,民族和睦反对霸权,多极制衡中国目前所处历史方位:“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和平崛起、发展中大国(4)担负历史责任总体责任目标:科学发展,和谐富强,全面小康。具体责任目标:健全基层民主,完备法制,保障权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益,统筹兼顾城乡行业区域,缩短差距,平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科教文卫,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公平,代际和谐,完全统一2、本课程任务和要求(1)以史为纲,了解国史国情与中学历史、政治课相比较:不局限于了解具体历史人物事件更深入,要求掌握历史发展脉络与大学历史系专业课相比较:抓“纲”、点“要”,不纠缠详细历史细节更宏观,侧重历史结论、政治方向意义本课程要求了解哪些国史国情?近

5、代中华民族和人民贫困苦难原因;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认识革命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了解近代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历程;领会三个选择正确性、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2)回溯历程,领会三个选择05方案不同课程的着眼点比较:《基础》课:着眼于思想的基础性、适应性《纲要》课:着眼于思想的历史性、回溯性《概论》课:着眼于思想的实践性、应变性《原理》课:着眼于思想的理论性、指导性本课程重要特点:按照历史脉络展开本课程效果归宿:深刻领会三个选择中国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3)以史为鉴,坚定中国信念何谓中国信念?即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建设道

6、路的信念;这种信念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这种信念的组织保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种信念的正确方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这种信念的有效做法是中国化改革开放。为何要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少走弯路,避免重蹈历史覆辙(4)结合史实,把握历史规律要结合重要史实,列举材料,分析问题掌握历史分析法,辨别是非,把握规律科学方法:唯物史观方法论比较分析法文献验证法逻辑推理法二、本课程主要内容介绍1、近代中国衰败现状、原因;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及任务;3、近代国人的国家出路探索;4、三个选择的正确性必然性;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6、中国现代社会的建设成就;(一)本课程教学内容重点(上)上编(1840—

7、—1919)1、中国近代社会起点——鸦片战争2、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及认识其意义3、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4、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带来了什么5、如何看待近代中国人民反侵斗争6、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缘起、意义、败因、历史局限性7、辛亥革命缘起、败因,共和方案林则徐孙中山(一)本课程教学内容重点(中)中编(1919——1949)1、认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统治2、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3、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必然性及意义4、马克思主义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