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46155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7
《浅析积极心理学取向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积极心理学取向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 [摘要]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取向,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而高校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正常的,即便少数同学存在一些心理困扰,也大多属于发展中的问题。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坚持积极心理学取向,以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而教育为原则,在教育实践中要积极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且要努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问题取向心理健康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
2、2013)09-0083-02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通过发掘和培养人性中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美德,对问题进行积极的解释,使个体获得积极的体验,从而对个人以及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1]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渗透到课程教学领域,强调课程教育应该是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而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要积极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且要努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这种课程观取向,是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问题取向”的冲击和挑战,它以全新的视角来诠释课程体系。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一)教学以问题模式或疾病模式为主
3、,课程化倾向严重 当前在高校中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大多是以心理问题为专题,即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情绪管理、认知方式、生涯规划、入学适应等问题,通过概念解析、问题阐述、个案分析、方法建议等模块引导学生处理生活、学习、交友和娱乐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这样的教育模式将学习的目标定位在问题取向上,偏离了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一目标,使心理健康教育聚焦在处理心理问题上,将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部分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甚至还考试。结果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使学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负担。 (二)教材多集中于对大学生健康状况
4、的忧虑和关注 目前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大多建立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与一般成人相比,大学生的心理更不健康”的认识基础上。[2]据一项调查表明,在查阅统计了14个出版社1995~2008年出版的20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材或专著后,发现教材中突出表现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忧虑和关注,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是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起点和目标所在。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SCL_90对每年新入校的新生都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 总体上看,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
5、况良好,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困扰,真正需要特别关注甚至是跟踪干预的大学生只是极少数。 (二)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困惑 一是学习困扰,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大、学习和社团活动的冲突。许多学生反映进入大学后没有刻苦学习的思想准备,管不住自己、不能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学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社团活动的冲突中不知如何处理。二是人际关系问题。如不适应集体宿舍生活,没有安全感,在周围很难找到知心朋友。三是人格发展问题,包括不能合理认识自己,缺少生涯发展规划、没有自我发展目标。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易在生活中体验到挫败感,不能接纳自我,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和焦虑的心态。四是情感问题,情绪管理问题。
6、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合理看待爱情,对爱情有些茫然和盲目;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普遍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易动怒。五是应激问题,在经历了危机事件,如经历车祸、失去过亲人等意外情况后,不知该如何应对。 三、关于积极心理学取向下课程教学的构想 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是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顺利习得调试方法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关注人的幸福、发展、快乐、满意的学科,致力于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它为当前大学
7、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了新视角。 在积极心理学取向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而教育为原则,积极构建适宜的环境进行教育实践,并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 (一)内容上以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而教育为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应只将课程目标定位在心理问题的评估和矫正上。在积极心理学取向下,心理健康教学应以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而教育为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并培养自身的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