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43072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7
《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理性思考与战略选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理性思考与战略选择摘要:当前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改变高等教育所有权代理者的管理方式,以及经营者开展经营活动所根据的结构和机制。变革的模式,应该是适度强制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在宏观上,可以考虑实行“抓大放小,分层管理,政策调控”政策。在微观治理中,政府应坚持“五管”原则——管方向、管政策、管指导、管协调、管服务。对教师应实行“分期聘任制”。绩效评价必须考虑高等教育组织绩效周期长、无形态、难量化的特点。实行有差别的薪酬福利制度。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革;高等教育管理2006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上海参加“中外大学
2、校长论坛”时指出,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解决了当时中国最大的问题——农民温饱问题。邓小平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动用国家财力补贴农民,而是变革生产关系。把旧的农村生产关系变成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迎刃而解。王树国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从而解放它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彼此结成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称为“生产力”。生产力包括三种因素:“第一,劳动或劳动力;第二,劳动对象;第三,劳动资料或手段,也就是劳动工具。”生产力和生产关
3、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和矛盾运动,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方式的变革,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或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基于物质资料生产提出的概念和规律,同样适用于非物质资料的生产。教育是重要的非物质生产活动。教育活动涉及投入—产出、成本—收益和价格机制等问题,具有“生产一般”的全部特征,是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活动。教育的产出主要是人力资本——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追求收益最大化,是教育活动主体的理性选
4、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和价格制度等市场经济规律,对教育生产活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生产活动,遵循非物质生产规律。这意味着,当高等教育的“生产关系”成为高等教育“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只有变革“生产关系”,才能够解放生产力,建立效率更高的“生产方式”,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拟就变革中国公立高等教育“生产关系”问题展开初步讨论。如有不妥之处,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一、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基本问题4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关系”,首先需要明确三个基本问题:(1)变革什么?(2)由谁变革?(3)如何变革?1.变革的内容高等教
5、育的生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本生产——培养和造就大学生、研究生层次的高级人才,二是知识产品的生产——创造理论性、应用性和对策性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生产关系”,就是指在高层次人力资本生产和知识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主体之间存在和发生的联系与影响。从中国当前的实践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关系”,可以定义为规范和制约高等教育组织的所有者(中央和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经营者(高等学校管理者)和生产者(教学科研人员)行为的各项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所有权代理者对经营和经营者的管理方式,以及经营者开展经营活动所根据的结构和机制。中国高等教育
6、的“生产力”由三种因素构成:(1)管理者和生产者人力资本;(2)非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制度资本和信息资本);(3)人力资本投资者和科研任务。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关系”,就是要改变所有权代理者对经营和经营者的管理方式,以及经营者开展经营活动所根据的结构和机制。2.变革的主体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792所,其中本科院校701所。在本科院校中,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所占比例不到3%。由此看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属于公立性质。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由中央政府部委和省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在内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现行的制度结构下,变革公立高等教育机构
7、“生产关系”的主体主要有四类:一是政府部门决策者——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班子;二是高等教育机构管理者——学校党委及行政领导班子;三是高等教育机构生产者——教学科研人员;四是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者——曾经和正在接受教育服务的学生。在四类主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政府部门决策者。3.变革的方式根据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变迁可以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方式。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在政府命令或法律规定下发生的制度结构局部或全局的变动。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在获利机会诱导下,由组织中个人或集体自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