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1786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高一语文早读材料1.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高二语文阅读材料主备:李兵审核:包科:2012-9-1高一语文早读材料(1)思维早操●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你应在执着的时候执着,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秋日来临,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黄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语言基础○凝神屏气,音随心动:谙熟(ān)暗箭难防(àn)黯然失色(àn)万马齐喑(yīn)鏖战(áo)翱翔(áo)独占鳌头
2、(áo)佶屈聱牙(áo)翁媪(ǎo)氤氲(yūn)面有愠色(yùn)缊袍(yùn)避邪(bì)劈柴(pī)(pǐ)僻静(pì)擘画(bò)屏除(bǐng)摒除(bìng)迸裂(bèng)并联(bìng)○形意兼备,名句我诵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 3.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宋·朱敦儒) 4.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宋·晏殊) 5.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宋·苏轼) 古诗欣赏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
3、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品读: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关键词:内容上:勉励珍惜时光主旨句:后两句手法上:对比情景交融大家书
4、房听那立体的乡愁董桥法国鸿儒罗兰·巴尔特谈写作环境和书斋文具,说他不作兴在旅馆客房里写文章,原因不关气氛,不关装潢,但嫌它格局铺设不得其体,并戏言云:“人家称我是结构主义者,信口雌黄!”他惯常上午九点半钟到一点钟在卧房伏案工作;卧房里还有一台钢琴供他天天中午两点半弹奏。再有就是一堆画具,星期天没事总会画几笔。书桌要木头做的;书桌边还要另设一张桌子摆放文房杂物;打字机、索引架各得其所。巴尔特爱笔成痴,喜欢买各种笔,写一篇文章总爱新笔旧笔换来换去地写。他连鹅毛笔都用,可是绝对不用圆珠笔,说是这种笔只配偶尔记记零星杂感,勾画不出惬
5、意飞动的文思。他始终最爱用细致的自来水笔,觉得一管在握,锋棱崭然,毫发无憾,意到笔到!写作原是家庭“手工业”,今昔中外“作坊环境”6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高二语文阅读材料主备:李兵审核:包科:2012-9-1流露作家生平趣尚不说,纸笔之类的生产工具作家大半都相当考究。明代屠隆官拜礼部主事,遭小人构陷,归隐之后家境虽然贫寒,居然念念不忘经营书斋情调,种兰养鳞之外,洗砚池边更沃以饭渖,引出绿褥似的青苔;墙下又葬了薜荔,经常洒些鱼腥水,日子久了,藤萝蔓生,月色下浑如水府,别饶佳趣。至于斋中几榻、琴剑、书画、鼎研之属,更是制作不俗,铺
6、设得体,入目心神为之一爽。这些“清规”,正是罗兰·巴尔特所说作家的写作“礼仪”,仿佛中世纪教会寺院抄写经书的人要默坐一整天才可以动笔一样神圣;巴尔特甚至向往中国古人重视书道、临池专心如僧侣摒除杂念的毅力。这样的流风,到了机械文明硬体发展撩人魂魄的今天,自然需要重新认识,另作安顿了。“我不断在认真改造自己去适应时代潮流”,罗兰·巴尔特说。他买了一架电动打字机,天天花半个小时练习打字,希望“打”出更有“打字机风味的文稿”。他说他的写作过程通常分成手写和打字两个阶段:先是把“情志”笔之于书,求其心手之相合,变成手写原稿;然后是把手
7、稿誊清成印刷体的打字原稿准备付梓销售。巴尔特事忙,偶然不得不劳烦别人用打字机代誊手稿,却觉得这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异化现象:打字员受雇主牵制迹近奴隶之受束缚,而写作的天地其实是最讲求自由抒发情志的天地!于是,惟一办法就是巴尔特自己练习打字,希望从此可以不必手写草稿而是直接用打字机打出文章,巴尔特毕竟到死都舍不得全盘放弃“笔”耕的乐趣,宁愿自叹落伍也不轻心冷落案头那些笔。中国旧式读书人之重书道,固然是以书判取士的形势所迫,可也有不少是性之所近;这里头当有思古幽情在作祟。湖北杨守敬以书名天下,家中收藏古人书画很多,可惜身后家人不知宝
8、爱,纷纷给日本人重价买走,只剩一些友朋书札充塞一楼。中国书道之衰微的确影响文人的兴味和文章的风韵;现在中文有了打字机,慢慢一定普遍于案牍之实际应用,中国作家迟早都要深刻领略“社会关系的异化现象”。但是,只要作家“情志”未死,写作“礼仪”不衰,尽量在手写原稿和打字原稿上追求一丝美感,那么,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