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87775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5
《基于学生认知的高中历史教材整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学生认知的高中历史教材整合策略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的变化,为教师有效整合教材内容提供必要性的因素和可能性的空间。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从确立基于学生的教学目标、厘清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设置问题重组教材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学生认知的高中历史教材整合策略,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历史教材整合创新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是教材的变化,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变为现在的一标多本,由原来的通史体例变为现在的专题体例。这种变化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为了追求专题内容的完整性,无法兼顾历史学科的时序性;教材的编写逻辑不一定是学生容易接受的认
2、知逻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仅仅是按教材的内容和顺序照本宣科,将无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欲,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程专家施良方曾提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除了要考虑到与目标的相关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意义,它们能否为学生所接受。”①因为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所以教师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状况,“注意到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不仅能使他们‘好学’,而且使他们‘乐学’”②,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所谓历史教材整合策略,是指教师在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
3、爱好基础上,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历史逻辑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增减、整合和重组,从而创造性地开展有效教学的活动。 本文中,笔者以执教的人民版《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课为例,就基于学生认知的高中历史教材整合策略进行探究,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确立基于学生的教学目标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提出:“目标是有意识地想要达到的目的”③,是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思考的“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的问题,这是教学活动有效展开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学目标应关注学生的需要。 1.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中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
4、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可见,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经历了初中阶段学习的高中生,他们对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某些重要史实、史论是有所了解的,但也存在着片面化、绝对化、记忆化的倾向,对许多历史概念并未真正知其“味”。这是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关注的重要学情。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以下简称为《政策》)之前先做了个小调查。这一调查暴露出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对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存在着障碍。在笔者调查所设置的问题中,学生普遍感觉比较困惑的有:
5、(1)中国古代统治者在重农的同时为何要抑商? (2)海禁和重农抑商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它为什么发展缓慢? (4)既然中国古代统治者重农抑商,那为什么中国古代商业还如此发达? 调查中,学生坦言在预习此课内容时,大都是去背诵课本上所呈现的概念,而对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影响以及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得比较少。这就说明学生的史证意识是比较薄弱的。 2.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政策》一课的课前调查中,虽然学生对笔者上述的四个问题普遍感觉困惑,但同时学生也表达了对这类问题的兴趣。 有学生说,他来自于农村,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着特殊的情感,
6、他非常希望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政策和对农业、农民的影响。另一学生说,上一节课刚刚学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国古代商业的繁盛,而本节课中又讲到中国古代统治者大都抑商,觉得很好奇,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在本课所涉及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兴趣相当高,这应该成为教师带领学生努力重点突破的问题。 《政策》一课,教材编写者设置了“重农抑商”、“工商业的管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四目内容。同时配置了如下三维目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理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对其统治的特殊作用,
7、理解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对学生而言,一节课要实现上述所有目标有难度,而且在操作上还会造成重点不突出,以至于平均用力之问题。 从学生知识储备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出发,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对重要历史概念的解读――以“重农抑商”为例。希望通过一些典型材料的呈现与解读,带领学生探究存在中国社会2000多年的重农抑商政策背后的丰富信息,还原历史之真相,挖掘历史结论深处的历史逻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主体性。同时也希望能以重农抑商政策为例,引导学生能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去思考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经济政策,权衡利弊,分析得失,感悟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