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ID:17771793

大小:5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05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_第1页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_第2页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_第3页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_第4页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孙 亥摘要】文章从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面临问题出发,列举、分析了新形势下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几种有效模式。【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效模式【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2-0125-02  随着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产生了强劲需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成为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直接原因,严重制约了经济的

2、发展。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重要使命。就目前来看,不少职业院校规模偏小、教学设施落后、培养模式僵化,无法满足快速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需要。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手段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但要在短时期内实现规模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难度。因此,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因地制宜、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已成为各类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构成了我国

3、经济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在一些地方,技能人才已出现“断层”。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1/3,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在上海,2006年一季度招聘高级工的岗位数是求职人数的12倍,而技师招聘岗位的数量竟达到求职人数的20倍。技能人才之“荒”不仅凸显了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知识、轻技术,重学历、轻能力等价值评判的错位,也暴露出我国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已超过2万所,年培训能力近1000万,但真正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仅300所,比重不到2%,数量上处于劣势。 

4、  在培养方式上,很多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仍然是“闭门造车”,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很不完善。很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由于受到师资、设备、场地的局限,培训专业、培养模式热衷于“老套路”,对一些新兴的、市场需求量大的培训专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不断变化的培训市场难以适应。如何才能够尽快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道路已经摆在了广大职业培训工作者面前。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几种有效模式作为淮安市职业培训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笔者在从事职业培训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之大及要求程度之高。用企业

5、的用人标准来衡量,我们现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是严重滞后的。仅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虽然投入了不少资金用于改善培训条件,先后建立了电脑、厨师、电工、电焊工等专业的实训室,但依然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仅仅依靠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个体是难以适应培训需要的,只有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局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现阶段,高技能人才培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有效模式。(一)“校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即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之间联合办学的模式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

6、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当前,制约很多高职院校或培训机构发展的最大难题在于个体力量单薄,市场应变能力差,而随着民办职业院校的迅猛发展,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培训专业重叠现象严重。这样既不能达到满足市场需求,迅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相反

7、,恶性的竞争还会大大降低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诚信度,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与其互相视为对手,不如联合起来,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同为职业培训机构,“校校合作”有助于整合培训资源,将现有培训力量得到最大发挥。“校校合作”模式一般用于同一地区的不同院校或培训机构之间,双方或多方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平等对话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分工与职责,或提供师资、或提供场地、或提供设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合作的双方并不是竞争者,而是培训的共同参与者,不仅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还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通过优势互补,

8、实现“双赢”的局面。从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校校合作”合作符合发展趋势,劳动保障部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