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蹈价值与文化载体

中国民间舞蹈价值与文化载体

ID:17763685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05

中国民间舞蹈价值与文化载体_第1页
中国民间舞蹈价值与文化载体_第2页
中国民间舞蹈价值与文化载体_第3页
中国民间舞蹈价值与文化载体_第4页
中国民间舞蹈价值与文化载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民间舞蹈价值与文化载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民间舞蹈价值与文化载体  摘要:民间舞蹈伴随着人类劳动而来。本文分别从古代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形成了文化共同特性两个部分作进一步阐述,民间舞蹈源自原始舞蹈,含有最古老的原始舞蹈的遗留成分,表现了人们的劳动生活,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息息相关。  关键词:民间舞蹈;文化载体;民族舞蹈文化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10-02  一、古代本民族舞蹈文化  辽、西夏、金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其乐舞文化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吸收了汉族乐舞

2、文化的成分。  辽为公元4世纪居住在我国北方潢河(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一带的契丹族。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沿土河而来,和从潢河驾着青牛的女子在木叶山相遇,遂成配偶(这是“青牛”、“白马”两个部落的融合),生八子分为八部,这表示契丹八部之间有血缘关系。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各部落依附于唐。唐在契丹住地设松漠都督府。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建立了契丹奴隶主的国家。他们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按照汉族政策制度建立了契丹的国家机构。会同十年(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先进入后晋都城开封,改穿汉族皇帝服装。建国号大

3、辽,改年号为大同。进开封后大肆掠夺,把后晋宫女、宦官、方技、百工、太常乐谱、石经等运走。辽在侵掠汉族地区时,更进一步受到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  公元1004年,辽圣宗进军到澶渊,宋遣使求和。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俘虏,辽历时209年。辽皇族耶律大石率部西去,在我国西北部重建辽朝,史称西辽。重建的辽朝在我国西北是一个强大的王朝,约有90多年的历史,公元1218年为蒙古所灭。  契丹族喜爱狩猎(辽庆陵壁画有很多鹿的形象),捕捉鹅、雁、野鸭等飞禽,春季“捺钵”(出外

4、狩猎设“行帐”称“捺钵”),用海青鹰捕天鹅,已成为典礼仪式。辽每年都要到女真等部捕捉或强索海青饲养,巴林右旗林东(内蒙昭乌达盟)辽庆陵辽圣宗、兴宗、道宗墓,尚有壁画保存,画中有契丹服装和汉服人物,以及四时山水和鸟兽等景物。1972年,吉林库伦旗发现道宗(1055~1101年)时辽墓,墓门洞和天井有巨幅彩绘壁画,左壁画有出行图。在乐舞方面,契丹族在建国后仍保留着很多原始的习俗,如:在契丹族的发祥地木叶山,举行祭山仪式并绕树而舞;在“瑟瑟仪”中祭祀太阳神;在“岁除仪”中祭祀火神。以上均为辽本民族的乐舞,此后逐

5、渐吸收汉族乐舞文化。  辽太祖阿保机得到大量汉人从幽州等地入契丹,帮助从事耕作,营建都邑,建筑宫室等,并模仿幽州制度。辽上京(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附近)建汉城,宦者、翰林、伎术、教坊、角抵、秀才、僧、尼、道士等都是汉人。后晋石敬塘在割燕云十六州给辽时,亦以伶官及乐器贡献给辽(《五代史?伶官传》)。据《辽史?乐志》记载,辽从后晋继承了唐代的遗制,用于宴会区别于雅乐的,这些乐舞在辽称“大乐”,当时“大乐”虽有坐部乐工,左右各102人,那是以景云遗工充任坐部,实际上坐、立部伎已亡,可考的只有景云等乐舞四部:景云

6、舞,8人;庆云乐舞,4人;破阵乐舞,4人;承天乐舞,4人。乐器有玉磬、方响、?筝、筑、卧箜篌等十几种。  辽的“散乐”包括杂剧、歌舞、百戏杂技,是从后晋传来的,后晋伶官刘煦于天福三年(938年)把“散乐”带到辽京,皇帝生辰都要演出。《辽史?乐志》记载:“今之‘散乐’、俳优、歌舞杂进。”贵族士大夫家以及民间都有“散乐”演出。  辽宫廷宴会上的舞蹈,礼仪隆重,大宴群臣和来使必有乐舞,辽帝还让回鹘、敦煌二使臣跳本地舞蹈。如接待高丽、西夏使者,则演出完整的节目,演出形式一如宋朝,有教坊致语、口号、赞,节目结束,竹

7、竿子念“相将好去”,这是辽宋乐舞交流的结果。辽皇帝出行巡视的宴会上也有歌舞,如辽天庆二年(1112年),天祚帝耶律延禧到东北混同江,在头鱼酒筵上,各族酋长依次歌舞,只有女真族酋长阿骨打不舞,天祚帝一气之下,几乎把他杀掉(《辽史?乐志》)。宋人张舜民《画墁录》中说:“契丹待南使,乐列三百人,舞者更无回旋,上下顿挫,伸缩手足而已。”  辽太宗耶律德光以幽州(北京)为南京,云州(山西大同)为西京,辽阳为东京(后为渤海大氏所有),连同中京(号显德府,故平壤城)共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是一个很强盛的国家。契丹为游

8、牧民族,性格粗犷豪放,能歌善舞。喜穿窄袖,窄绿短衣,长腰靴,蹀躞带(系在腰间上有小刀、火石等),在茂密的的草原射猎(沈括《梦溪笔谈》)。又《图书集成?乐律典》卷九十:“大辽渤海俗,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随之,更迭唱和,回旋宛转,名《踏锤》。”这种舞蹈极富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舞蹈特色。  契丹建国之前流行原始巫教,其后受汉人影响,崇信佛教,在很多城市修建塔寺,寺内均有艺术性极高的雕塑,其中以山西大同(辽时西京)上下华严寺的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