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研究的进展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研究的进展

ID:1775349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研究的进展_第1页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研究的进展_第2页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研究的进展_第3页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研究的进展_第4页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研究的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学药学毕业论文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研究的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药学论文题目: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研究的进展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血小板聚集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多种物质都可以通过各自特异性受体引起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目前已发现了四十多种血小板受体,其中绝大多数的性质与结构都已阐明[1]。二磷酸腺苷(ADP)是人们发现最早、也是体内最重要的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在体外实验中可观察到ADP诱导的两种血小板聚集类型。低剂量ADP引起较弱的、可逆性聚集,不伴有释放反应;高剂量AD

2、P引起较强的、不可逆性聚集,同时有颗粒成分的释放。由于ADP易被磷酸酶破坏,目前还缺乏特异的ADP受体的配体及抗ADP受体单克隆抗体,血小板表面ADP受体数量较少以及血小板是无核细胞等原因,在技术上很难研究ADP受体的特性,人血小板ADP受体一直未能鉴定或纯化。近年来由于配体-受体研究的开展,临床上先天性血小板ADP受体缺陷性疾病的发现,抗血小板ADP受体药物的应用,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血小板ADP受体的性质、功能与结构已基本阐明,这已成为当前病理生理、血栓与止血以及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  1 血小板AD

3、P配体-受体的研究 ADP受体属嘌呤类受体(P2受体),在机体广泛存在,参与调节血小板聚集、血管张力、心脏收缩、中枢与外周神经传导以及细胞分裂等多种生理病理反应。多数嘌呤类受体的基因已克隆,分子结构已基本阐明。嘌呤类受体按结构可分为P2X与P2Y两种类型,目前已发现了7种P2X的亚型与11种P2Y的亚型[2]。人们已合成了数十种腺嘌呤核苷酸类似物,由于分子中取代的基团及其结构的不同,它们对血小板ADP受体的结合特性与能力也不同。一部分表现为受体激动剂,而另一部分表现为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于P2X嘌呤受体。用33P

4、标记的2-MeS-ADP测定,每个血小板表面有600个高亲和性结合位点(kd=5nmol/L)[3]。2-MeS-ADP具有剌激ADP受体的作用。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比ADP强5倍,特别是对活化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能力要比ADP强200倍。αβ-亚甲基-5-三磷酸腺苷也是P2X受体激动剂,但不引起血小板变形。另一方面,ADP的异构物2,5-二磷酸腺苷(A2P5P)及3,5-二磷酸腺苷(A3P5P)是P2Y1受体的抑制剂,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变形和聚集,抑制细胞内Ca2+移动,但不影响ADP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

5、制。其它P2Y1受体抑制剂ATP与其人工合成的类似物Sp-ATPαS以及一种ADP衍生物ARL66096也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细胞内钙流,同时有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这些配体已成为血小板ADP受体研究的有用工具。  2 血小板ADP受体缺陷性疾病 1992年Cattaneo等[4]首先报道一例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其主要表现为ADP虽可引起血小板变形,但不能诱导血小板聚集与释放,不能促进125I标记的纤维蛋白原或vonwillebrand因子结合于血小板表面,不能增高细胞内Ca2+浓度,也不能

6、抑制前列腺素E1引起的cAMP的升高。而患者血小板对高浓度的胶原或凝血酶的反应正常。此外,凝血酶或蝰蛇毒加肾上腺素可引起正常的血块退缩,但蝰蛇毒加ADP不能使血块退缩。[3H]2-ADP与甲醛固定的血小板的结合减少。这些特点都表明患者血小板的ADP受体缺陷。以后Nurden等[5]也报道一例先天性出血患者。ADP可引起血小板变形,但不引起聚集;纤维蛋白原结合减少;不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同时,[3H]2-MeS-ADP在血小板膜上的结合位点数减少95%以上。一些新的病例或家系正陆续被发现,提示本病并非罕见。患者的

7、父母多为近亲婚配,表明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3 抗血小板ADP受体药物 噻恩并吡啶(thienopyridine)类药物主要包括噻氯匹定及其类似物clopidogrel。这类药物除对各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而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完全与特异的抑制效果,能取消ADP诱导的一相聚集,这一点与阿司匹林及其它抗血小板药物显著不同。噻氯匹定类药物能明显延长出血时间,阻断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的利用性,降低由前列腺素E1升高的细胞cAMP水平,但不能阻断Ca2+经血小板膜通道的内流。长期以来

8、,人们对噻氯匹定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一直未能了解。近年来人们在大鼠实验中发现,噻氯匹定类药物使[33P]2-MeS-ADP与血小板的结合数量减少70%。这种抑制是非竞争性的,进一步增加药物的剂量也不能取消另外30%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这些结果表明,在血小板表面可能存在着两类ADP受体。一类受体与血小板变形以及Ca2+离子通道有关。另一类受体与G蛋白(主要是Gi蛋白)偶联,影响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