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ID:17752802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_第1页
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_第2页
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_第3页
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_第4页
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摘要德育的实效性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从德育方法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使之真正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自身的规律。分析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中学生的影响,中学德育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改进。从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的角度来探讨中学生的德育方法,这是较少思考的一个问题,但却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

2、要途径,对于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引导的形式下,提高学生选择与鉴别的能力尤为重要,所以,对中学德育方法的研究有其现实意义。关键词: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中学德育方法;启示及对策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还处于自我价值系统形成阶段,所以面临着许多来自内心世界或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在学校对中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矛盾,形成完善的人格,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实,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为了让他们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的种种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所以要从这一方面

3、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的具体内容社会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机制究竟如何?从心理机制探讨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使命。金盛华(1996)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侧面很好地揭示社会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机制:(一)社会角色引导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要求、期望与对待,直接决定于他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因此,一个人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首先是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并依据社会对于相应角色的要求和期待而被系统化的。在中国,由于社会统一性程度很高,社会对于某种社会角色,特别是进入正式社会化机构──

4、各种学校,以接受社会化为主要任务的中学生,其社会生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以中学生道德社会化为例,无论他们生活在哪一个具体的地区,也无论他们自身的特点如何、家庭背景如何,他们都必定接受同样的道德教育,接受同样的品德训练,并被同样或高度一致的评价系统评判。也就是说,他们有着一致性程度很高的社会化环境,并由此建立起高度一致的社会化经验。事实也证明,他们对于事物的基本看法、对于社会事件的观念与态度以及其基本的价值倾向,具有很高水平的一致性。从倾向上说,个人越是缺乏独立的、稳定的自我价值体系,其社会判断与自我价值判断越依

5、赖于以社会既存的状况和大多数人的选择作为参照。具体到中学生,由于他们还没有发展起成熟的个人独立评价系统,他们对于社会、他人及其自身的正确和错误、成功和失败、应该和不应该以及有价值和没有价值进行判断、取舍时,更倾向于依赖社会所倡导的基本价值标准。也正是由于这种参照作用,外部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作用直接同人们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越是依赖于外部社会的直接反馈与支持,受到社会影响的作用也越大。(二)社会比较机制h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

6、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5费斯廷格(1957)发现,无论从动机的出发点

7、来说,还是从评价所涉及的内容说,人们的自我评价都倾向于是社会性的。由于更多的时候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进行社会性评价的绝对标准,人们必须通过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才能够对自己的状态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这种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社会比较。在许多情况下,社会比较是人们形成明确自我评价的唯一途径。高田利武(1979)通过实验发现,在缺乏客观的物理标准的情境中,人们自我判断的确信程度会下降,此时他们要求知道别人的判断并将自己的判断与别人的判断进行比较的倾向明显

8、加强,人们面临的情境越是偏于社会方面,越是缺乏客观标准,他们要求进行社会比较的倾向也越强。人们的自信心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社会比较的性质及其社会化后果的指向。如果人们的自我胜任感得到确立,能够形成良好的自我肯定感,那么他们的社会比较倾向于是积极导向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并且也存在着较多的、自发的自我努力。毫无疑问,这种倾向会导致人们的整个动机系统与心理结构朝着积极的社会化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