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34789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背诵是初中生积累知识的重要能力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背诵是初中生积累知识的重要能力和方法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背诵这种教学方法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对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背诵,是初中生积累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方法。 【关键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背诵;积累;语文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多读多写,
2、日积月累,说到底就是积累知识,而这个积累的根本,我认为,却是记忆,是背诵。背诵,是初中生积累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取决于他头脑里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事实证明,背得越多,脑海中的“货物”就越多,头脑就会越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强。因此,背诵是一种积累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熟读成诵”是重要的读书之法。 然而,今天部分学生害怕背诵,认为背诵是件苦差事。一说到背诵就和“死”联系,“死记硬背”臭名昭著,一提起“死记硬背”就咬牙切齿,
3、连带必须要记记字词背背诗文的语文的重要性也受到了怀疑和轻视。这种惧怕的心理,影响了学生背诵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学生储存于头脑中的知识贫乏,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可“死记硬背”难道真是最拙劣的学习技巧吗?许多人反对死记硬背,但是,又有多少学生能真正完全摆脱死记硬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死记硬背几乎就是一条奉行不悖的准则。过去,许多老夫子教导他的弟子,常常会说:“好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等。这些话语,就强调了“背”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作为初中学生,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深奥的古代典籍他们不懂,那就
4、先记下原文,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经常会有对以前所背诵的诗文恍然大悟是情况,就是这个道理。慢慢理解了,运用起来也就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所以“死记硬背”不仅能为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他未来终身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积累。这当然是语文实践能力产生的魅力。 何况,语文原就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用这样一个故事比喻教育:一个人在黑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的耳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个人不敢违背神灵的指示,便蹲下去,捡了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走出山谷之后,他打开
5、袋子想看一看到底神灵让他捡的是什么,一看他惊呆了:神灵要他捡的竟是硕大无比、闪闪发光的钻石!教育如此,语文更是如此。长期的背诵积累,能使你的语文能力收获钻石!所以加强背诵的训练,实在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一位教育界先哲曾这样说过:“‘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年时代,就要死死的记一些,硬硬的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也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背功”大加赞赏。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
6、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就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可以把它看作是对生活经验、生活材料的搜集,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的累积,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巨大的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所以说,背诵这种方法正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对学好语文的“投其所好”! 另外,背诵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一个人会不会背,背后记住的东西的多与少,就是能力的体现。甚至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有的学生阅读分析能
7、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货”,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困难重重。如果“熟读唐诗三百首”,那么“不会作诗也会吟”了。学生的背诵能力,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减负提质,狠抓素质教育的今天,背诵的枯燥好像得不到学生衷心的喜欢,也似乎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考试时,默写背诵也成为一部分学生的滑铁卢。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该怎么帮助学生愿意背、乐于背呢? 1.背诵时要调动多种感官: 眼睛看。就是通过用眼看把语言
8、文字信息一字不漏地输入到大脑中。 嘴里念。因为大脑会对知识进行辨别理解,而通过念课文我们就可以对语言信息进行判断和吸收。我常常告诉学生,读出声,相当于读了两遍:看一遍,听一遍。 耳朵听。耳朵会把听到的读书声再次输入到大脑中,大脑再次辨认理解,看是不是读错了。 想画面。这要求我们在读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