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使用cr工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和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医学论文题目:使用CR工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和处理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2009年3月我院放射科开始应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技术,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常遇到一些问题,如记录错误、图像伪影、图像倒置、图像噪声、不出片及打印卡片等等,正确分析和处理这些问题,对保证影像质量及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现就我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CR装置:柯尼卡CR190型;X线机:日
2、立TU-51型500mAX线机;激光打印机:柯尼卡832型干式热敏激光相机。1.2方法按常规操作方法在登记工作站登录提交患者摄影信息,根据患者申请单上不同部位和体位,选择不同规格的IP板及不同曝光条件进行摄影,随后将IP板送交CR主机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对扫描图像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将图像传输到诊断工作站,经诊断医生阅片并再次对图像处理后提交打印信息交激光相机打印出胶片。2结果2.1记录错误 通常是在患者多、时间紧,加上医生申请单字迹潦草,就会出现输入错误。A.内容输入出错,张冠李戴(姓名、性别、年龄、部位等)[
3、1]。B.患者多个检查号,工作人员不注意检查单上的信息,也不询问患者是否在此次检查前有无在我科做过其他X线检查。C.输入摄片部位不正确,导致相应曝光指数(exposureindex)不准,从而导致曝光量过大或曝光量不足,使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而要患者重照,使患者多一次接受X线照射,也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2.2图像伪影我们遇到的伪影分为三类:A.摄影过程中晃动及片外伪影,见到的影像是模糊不清或重叠以及各种异物等。B.主机扫描后的图像伪影,如线条状影、毛刺状影等。C.打印胶片或卡片后出现的伪影,如带状影、粗细不等的
4、线条状影等[2]。2.3图像倒置见到两种情况,A.是在摄影时IP板上标记不固定,选择摆放方向不一致,扫描后图像倒置需转换处理。B.是在图像后处理时,打印格式出错,导致片子图像颠倒。2.4图像噪声CR系统中,X线量子噪声是X线在被IP板吸收的过程中产生的[3]。主要取决于曝光条件和摄影部位等因素,正常情况下四肢出现噪声情况较少,而头颅、腰椎、腹部平片出现噪声情况较多,新旧IP噪声大小也有不同,尤其IP板使用到后期(曝光次数3000次以上)应适当增加曝光量,曝光条件,我们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A.增加mAsCR影像质
5、量依赖mAs,适当的mAs可使其影像噪声降低;如在拍摄体型较胖的患者的胸部,或拍头颅、腰椎、骶尾侧位时,都选择较高mAs摄影,这时噪声会相应降低[4]。B.在mAskv不变的情况下缩短投照距离,尤其是在有滤线器的情况下,得到的图像更清晰,漂亮。2.5不出片现象当我们在诊断工作站剪裁两幅图像合在一张胶片打印,11*14规格的胶片常常不能出片,只有按原照片的尺寸信息或换另一规格的胶片提交打印信息,问题才可解决。2.6图像不能传输到诊断工作站有三种情况A.计算机硬盘已满。B.计算机内存卡接触不良,C.传输网络线接口松
6、。这时我们就更换硬盘,取出内存卡清理接触面并将内存卡及传输网络线接口夹紧接上,问题就可解决。2.7打印机卡片打印机卡片是最常见现象,显示板上红灯亮报出错信息。处理方法是根据报错提示A.打开打印机的右侧面板,可见到卡片,将其取出,B.打开机器前门,用手动逆时针旋转滚轴回位,将被卡片取出,同时检查鼓盒内是否还有卡片,并及时清理灰尘降温,同时检查传输网络线情况,看有否是因接口的松动或通道受阻出错,如纯属机械问题及时请厂家上门维修。3讨论我院于2009年3月引进CR系统,应用两年多来在对上述问题分析和处理中,我们觉得要
7、保证照片的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工作:A.科室应建立一套的CR操作规程,每人必须按规范操作。B.每个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CR基础知识和基本结构,要以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责任心进行工作;C.及时、详细记录每次系统出现问题的时间、现象及原因及处理结果;并有专人负责。D.由于IP板脏或老化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因此要定期定时对设备和IP板进行维护和清洁[5];E.也可以多与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在网络进行技术交流及沟通。参考文献[1]汪维,沈毅强,陈岩.CR技术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
8、学杂志,2008(6):4.[2]王骏.计算机X线摄影中的伪影与对策[J].中华放射学志,2003,37(2):178-179.[3]祁吉,高野正雄.计算机X线摄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19).[4]沈毅强,汪维,曹健.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控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5,3(3):231-232.[5]陈勇.CR、DR体位设计与临床优化选择[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