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28611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5
《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浮宫中学2011-2012学年(上)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4)我挥一挥衣袖____________
2、_____。(《再别康桥》)(5)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语段节选,完成下面2-5题。(15分)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
3、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沛公已骈,间至军中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D.项伯杀人,臣活之3、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荆轲和而歌A.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
4、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4、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B.亚父者,范增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5、翻译下列句子。(6分)(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译文:(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分)译文:(三)诗歌鉴赏(6分)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幽州新岁作张说①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
5、,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注】①张说,著名文学家,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1)诗中“”、“”这两个地域的代称,照应了诗题中的“幽州”一词。(1分)(2)颈联“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的场景描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与该联最相似的一项是()(2分)A、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B、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3)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一字的情感内涵。(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
6、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天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C.《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多脍灸人口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D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烧赤壁”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E.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8、简述《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论
8、语•雍也》)【注】①何事于仁:作“何啻于仁”理解。②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1)在孔子看来,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是什么?(2分)(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4分)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