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研究概述.doc

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研究概述.doc

ID:17718703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研究概述.doc_第1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研究概述.doc_第2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研究概述.doc_第3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研究概述.doc_第4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研究概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研究概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研究概述【摘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治则、遣方用药和针灸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的概况,以期为小儿疝气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关键词】小儿疝气;内治;外治;综述小儿疝气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向体表突出的疝即为腹外疝,其内容物多为小肠。腹外疝又以腹股沟疝多见。小儿疝气多为腹股沟斜疝,发病原因主要为患儿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形成孔隙,腹壁肌肉发育不全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形成的薄弱和缺损使局部防御能力下降

2、,当小儿哭闹使腹内压增高时腹内容物自此向体表突出而发本病。该病多发生在2岁以内,患儿出生后第一次啼哭时即可出现,有时在出生后几个月发病。临床表现为啼哭、坠胀感、触痛及腹股沟或阴囊肿块,但不妨碍活动。在站立、哭闹或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平卧、睡眠后肿物变小或消失,用手轻轻向上挤压可使肿物还纳腹腔[1]。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狐疝”范围,现将近10年来有关研究资料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疝气一证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医宗金鉴·卷五十四·疝证门》认为“诸疝厥阴任脉病……胎症多因禀赋病”。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失健运,中气虚弱,气虚

3、下陷,提举无力所致。《儒门事亲·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状十九》论“疝”时谈到:“或小儿亦有此病,俗曰疝气,得于父已年老,或年少多病,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也指出本病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医学入门·疝气》指出:“气疝上连肾腧,下及阴囊,得于嚎哭忿怒之郁而胀,或劳役坐马,致核肿胀。”得出本病的发生与气机不畅及劳累有关。王冰在《素问·大奇论》注中曰:“疝者寒气凝结之所为也。”《诸病源候论》说:“疝者痛也。”《类经》曰:“疝者前阴少腹之病男女五脏皆有之。”也就是说小儿疝气因先天不足、本藏虚弱,复因外感风邪、内食生冷或卧湿地寒邪

4、凝滞而成;或因寒邪湿热郁中,复被寒邪束于外,邪气乘虚流入厥阴,阴阳失和,气滞不行,经脉阻塞牵引睾丸少腹绞痛[2]。2中医药治疗2.1内治法2.1.1补中益气理气止痛王瑞如[3]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小儿疝气,治疗组服用基本方:黄芪、升麻各5g,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柴胡、川楝子、荔枝核、台乌、鸡内金各3g,每日1剂,水煎2次,分多次频服。155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疝带或绷带压住内环,防止肿胀物掉下突出。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治疝必先治气”之要诀,李永平[4

5、]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组方:黄芪12g,红参4g,白术6g,炙甘草、升麻、当归、柴胡、黄芩各3g,白芍、枳实各5g,益智仁、金樱子、芡实各8g,口服治疗小儿气虚血虚型斜疝,药中病机,获得满意效果。2.1.2温中提升疏通气机姬承武等[5]用中药温中提升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直疝100例,治疗组方药为:沉香、乌药、小茴香、肉桂各6g,吴茱萸3g,川楝子6g,荔枝核9g,升麻3g,橘核9g,水煎,1日4次口服,疗程5月。对照组采用疝气带固定。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6%、2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吉庆等[6]以疏肝行气、散

6、寒止痛为大法,自拟消疝汤(乌药、小茴香、川楝子各3~8g,沉香、荔枝核、甘草各2~4g)加减治疗6月~3岁小儿疝气15例,偏气疝者(即小儿生气哭闹后出现)加木香、香附;偏寒疝(如小儿禀赋不足,腹壁薄弱,或因咳嗽、便秘而致)患儿阴囊湿疹、四肢不温者加干姜、肉桂;痛甚者加延胡索、白芍。结果有效率达93%。曾锟鋘[7]用自拟黄芪升麻汤治疗2~12岁小儿疝气37例,方药组成:红参5~10g、黄芪10~40g、升麻5~20g、台乌5~20g、川楝子5~10g、猪小肠20~50g,疗效满意。2.1.3行气通络利湿化痰汪青霞[8]将白芥子用于1~

7、11岁小儿疝气中水疝的治疗,确有奇效,在基本方(青皮5g、枳壳5g、茯苓6g、泽泻6g、吴茱萸6g、川楝子6g、桂枝6g、荔枝核6g)的基础上加白芥子8~12g,10d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加白芥子后疗效提高,疗程缩短。基本方药行气通络、利湿散结,辅以白芥子辛温散寒,去皮里膜外之痰,收到显著疗效。2.2外治法2.2.1行气活血散寒祛湿张宽智[9]采用民间方外敷香附蜀椒散加减炒热外敷,治疗5月~11岁单纯性小儿疝气32例,总有效率达84.4%。香附蜀椒散组成:香附、蜀椒各等分,新麸皮500g,大青盐粒3粒(约5~6g),陈醋适量,将上

8、药拌湿炒黄,用消毒纱布包裹,选用患儿命门、天枢、关元、气海、腹股沟等穴或阿是穴处,温热外敷。每日晨5时、午12时、晚5时各1次,1周为1个疗程,2~4个疗程即可。若盘肠气痛甚者加大茴香、肉桂;气疝少腹疼痛加剧者加橘核、延胡索;狐疝脐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