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

ID:17717631

大小:15.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_第1页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_第2页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_第3页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_第4页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强化胰岛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控制血糖的方法,但老年糖尿病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而强化降糖会导致低血糖。国内外研究表明〔1,2〕,胰岛素类似物与普通人胰岛素比较,可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但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应用报道较少。本实验比较四种胰岛素强化降糖的方法,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技术,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后2h血糖谱变化和低血糖情况。1对象与方法对象例XX年1月至XX年7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疾患及心功能不全、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甲状

2、腺功能异常者。经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病程为8个月~15年,年龄65~85岁。1.方法对入选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教育,停用所有降糖药物。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根据血糖情况分组。将FPG>/L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5例,给予胰岛素泵治疗。B组13例,给予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C组15例,给予普通人胰岛素加中效胰岛素。而mmol/L≤FPG</L的患者分到D组,共15例,给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体重指数给予胰岛素初始用量,BMI>2kg/m2者胰岛素总量设为/kg;BMI≤2kg/m2者胰岛素总量设为/kg,胰岛素

3、泵剂量按基础与追加量1∶1,短效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比例为1∶1;普通与中效胰岛素为3∶2∶2∶3;预混胰岛素组2∶1。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mmol/L,餐后血糖~mmol/L视为达标,应用CGMS技术监测7h血糖情况,并记录低血糖即血糖≤/L的例数。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软件分析。 2结果.1一般情况见表1。四组间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表1四组一般情况比较(略).2各组治疗后各时点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情况见表2。各组达标后血糖比较无显著差异。表2各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值比较(略).3各组治疗达标时间及胰

4、岛素用量的比较见表3。A组达标时间较其他三组明显缩短,其他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胰岛素用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表3各组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比较(略).4各组治疗后CGMS检查指标比较见表4。所有入选患者血糖达标后,应用CGMS记录血糖情况,发现夜间血糖≤/L时间百分比C组较其他三组高,其他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表4各组治疗后CGMS检查指标比较(略)讨论  老年T2DM大多起病较隐匿,用药时间较长,长期血糖不能达标,严重影响老年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一部分老年T2DM患者常常运动不足,营养过剩,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也是造成血糖居高不下的原因。口服降糖

5、药物不能使血糖达标,常需要胰岛素治疗。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激机制障碍,自主神经病变,肝肾功能低下,药物排泄慢,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在强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低血糖〔1〕,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兼顾疗效及安全性,在血糖达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个体化。马建华〔3〕等研究表明,住院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较,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无差别,但基础率在0:00~5:00和17:00~24:00老年组用量低;两组总体餐前量无差异,低血糖发生率老年组高,主要发生在凌晨。因此低血糖是影响血糖达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老年糖尿病低血糖风险更大〔

6、4〕。本文根据血糖值选择四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措施,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均能降低血糖,使血糖达标。胰岛素泵治疗时间较短,胰岛素用量较少,但费用较高。普通人胰岛素用量较大,容易出现低血糖,夜间发生率高。采用CGMS观察2h血糖波动曲线,能准确发现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与普通人胰岛素比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能更好地控制低血糖的发生;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中效胰岛素比较,无明显作用峰值,使血糖更平稳,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胰岛素泵及胰岛素类似物在老年T2DM患者应用比传统普通人胰岛素更安全。但许多临床研究证实,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比较对HbAlc的控制无显著差异〔5〕。因

7、此,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晚期动脉硬化、年老体弱的患者强化降糖存在潜在的危险,应注意个体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参考文献】  1高妍,郭晓蕙.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XX;24(6):6169.  Hirschanalogues〔J〕.NEnglJMed,XX;352:17483.  马建华,吴锦丹,徐小华,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合理应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XX;24(2):1335.  HermanWH,IlaqLL,JohnsonSL,etclinicaltrial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